日本人为何爱吃生鱼片?

说到最近最热门的电视剧,马伯庸执笔的小说—《长安十二时辰》,必定榜上有名。撇开剧情跟演员演技不谈,观众应该会惊讶于剧中对于服化道的精緻,演员的细緻妆容,精美的唐代服饰,和极致追求还原当年长安的造景。

剧组团队甚至不远千里,远赴日本请出国宝级的服饰设计师,黑泽和子(日本当代成就最高的导演,黑泽明的女儿)作为这部剧的服装设计师。 或许有人会纳闷,一般服饰也就算了,我们自己朝代的服饰,为何还需拜託他人呢?

日本人为何爱吃生鱼片?

一、京都的由来

说来可惜且惭愧,中华大地久经战乱,唐宋之后,由于战乱频仍,到了明朝时,朱元璋虽下令全国将以唐服为制,但是早已难寻任何图书文册,只能从寺庙凋像裡四不像地画猫做虎。反倒是曾经大量派出遣唐使的邻国日本,竟硬生生在日本重建了一个长安,也就是有名的平安京,也是今日的日本京都,并把洛阳当作了首都的代称(喜欢日本战国的人一定都听过“上洛“)。

除了建筑,从文字、服装、饮食文化到宗教习俗,可以说是把唐朝学的一蹋煳涂,但也成功地把这些文化保留至今。直到现在,保留唐朝文物最多的国家,仍是日本。所以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弹幕裡,可以看到一些对于历史认识不深的网友,会在弹幕裡出丑地评论道,怎麽演员会画得像日本艺妓?这个误会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我们印象中日本艺妓的装扮,还真是山寨自唐朝。

日本人为何爱吃生鱼片?

二、生鱼片的由来

但其实说到日本,无论是东方人或者西方人,对于日本最常见的印象其实是他们爱吃生食的习惯,尤其是闻名世界的生鱼片料理(当然他们也吃生牛肉和生马肉等),各类海鲜都能直接上桌,并发展出了各种吃法,甚至在二○一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将日本的「和食」登录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认为日本人的饮食习惯源于敬重自然的精神。但说实话,生鱼片这道料理还真不是日人独创的,只能说是他们发扬光大的,或者说小心保存下来的。

其实中国自古就有吃生鱼片的习惯,从早自汉朝的纪载,就可以看到生鱼片料理的踪迹。但是中国地大,且古代交通不便,当时生鱼片并非现在常见的鲔鱼或三文鱼等,更多是河裡捕捞的淡水鱼,而淡水鱼就有潜在寄生虫的危险,因此常会看到很多古人换上肠胃消化道的疾病,这都是生吃淡水鱼的后果。

《三国志华陀传》便曾纪载道,『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胷中烦懑,靣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内文中说的鱼脍便是生鱼片,脍字便是切成细丝之意,而文中广陵太守陈登所得的病,便是吃淡水鱼造成的寄生虫感染。

日本人为何爱吃生鱼片?

三、来自中国的生鱼片

到了唐朝,生鱼片仍然是主流的鱼料理之一,甚至对于处理生鱼片的工艺技巧都有极高的水平,在一些唐人的小说笔记裡,都会写道某某某的刀工高超,切出来的生鱼片,“轻可吹起“。当然,唐代小说笔记裡关于吃淡水鱼生鱼片而生病的纪载,也是屡见不显,看来我们中华民族吃货的传统,是真的源远流长阿。

而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文化输出最强大的国家,自然也把这门料理输出了,透过遣唐使来到了日本,并在日本人的手裡发展成世界上的一大菜系,当然,由于日本四面环海的地理特徵,日本人吃起了海鱼,也免除了淡水鱼寄生虫的问题。但要说清楚的是,生鱼片算是中国传过去的,但是我们常吃到寿司可是道道地地的日本原创。原本生鱼片与米饭是分开食用的,是直到流通发达且生食文化普及的江户时代才出现握寿司的吃法,也就是常常有人开玩笑说的,寿司不就是饭上放块鱼。

除了鱼身上下功夫,日本人还为了这项料理,发展了跟中国截然不同的酱油文化。中式的酱油除了偶尔当沾酱,其实大多是用来煮菜调味的。但是日式的酱油却刚好相反,除了偶而拿来作饭,大部分是当作沾酱的,尤其是搭配各类生食料理,其目的便是作为除臭去腥的调味料,毕竟生鲜食材的腥味是在所难免。除此之外,日式料理中常见的芥末和生薑也是同样的作用。可以这麽说,我们今日对于日本料理的印象,或者说刻板印象,都是围绕着千年前长安城内的一道菜。

结语: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中美轮美奂的场景和服装,都让人无不赞叹大唐盛世,无限神往这个风流的朝代。长安城也成为中华民族巅峰的象徵。但是心中难免遗憾,去国千年,不说唐代文物没留下多少,甚至连大唐盛世的文化都并没有过多的传承下来。盛唐,只能在上元节的灯光下,如倒影般,在邻居家的牆上独自惆怅。

本文来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知日本立场,知日本仅提供信息展示。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知日知日
上一篇 8月17日 16:59
下一篇 8月17日 17: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