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病态美学下的“颜值”焦虑,长得丑就不配获得成功?

日本病态美学下的“颜值”焦虑,长得丑就不配获得成功?

著名话剧演员渊透世(檀丽 饰)去世前,将一支口红交到女儿渊累(芳根京子 饰)的手中,并让她在自己感到痛苦的时候用。长大以后,脸上留着丑陋疤痕的小累机缘巧合之下见到了母亲曾经的经纪人的羽生田(浅野忠信 饰),对方带她去小剧场看一场话剧。台上表演的是美丽又高傲的丹泽妮娜(土屋太凤 饰),而一场「换脸游戏」即将上演…

这部电影除了两位女主角精彩的演出以外,真正的看点更在于对人性的深层剖析。作者用大胆的想象,将人性全方位地暴露在观众的面前。这部电影让我们想到一个熟悉的情景,在选择交往对象或者招聘人员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凯凯而谈地说:“比起美丽的外表我们更重视美好的心灵。”

我们扪心自问,事实真的是如此的吗?

日本病态美学下的“颜值”焦虑,长得丑就不配获得成功?

这部电影的一开始,小编感觉和普通的小鸡电影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无非就是找两个漂亮的年轻女演员配上惊悚悬疑的噱头,试图抓住观众的视线。但随着故事的推进和人物的成长,作品本身的思想也变得越发深邃了起来。

从这个社会对于容貌的看法到对梦想和人生舞台的憧憬,最后再到避无可避的宿命。也许一直要看到本片的最后,观众才能理解为何原著作者要给女主角之一的名字取做「累」。某些程度来说,作者也许是想用宿命论的概念来阐述梦想和人生的道理吧,并以此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展开了掷地有声地叩问。

日本病态美学下的“颜值”焦虑,长得丑就不配获得成功?

主角之间互利共生的关系

作为女性漫画家的松浦达磨,将性格和外形如此迥异的两个角色同时置于舞台之上。两个女孩子从彼此试探到分享成功,再从理解对方到因为爱情而互相猜忌,最后由于源自内心的欲望而让这段表面上看起来已经达到平衡的关系瞬时间土崩瓦解。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注意到有不少观众称累渊是小偷,企图占有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人生。但大家不要忽略了一点,如果妮娜没有企图用这种方式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荣耀,又如何被累渊和那个居心叵测的经纪人送进了圈套呢?

说到底,最后被逼入绝境也不过是她所做选择导致的必然结果罢了。

日本病态美学下的“颜值”焦虑,长得丑就不配获得成功?

「妮娜」的成长

妮娜看起来脾气差演技也差,影片的开头她就对刚认识的小累百般羞辱。通过换脸去取得成功看起来是那么虚荣,最后的惨剧似乎也是咎由自取。但如果你看到电影中交代的细节,就会发现她并是的纯粹的“恶人”。作者为了让妮娜这个角色没那么扁平化,将她设置成一个患有「睡美人综合症」的人,而这个病给她的生活甚至事业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电影中虽然没有提及,原著漫画中对这一块则有更为详细的介绍。患有这种疾病的妮娜,从小就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偶然间加入了一个表演研修班,在那里遇到了身为老师的乌合零太(也就是前文提及的《海鸥》的导演)。乌合的指导让妮娜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并让还是学生的她对其有了深深的迷恋。

在那之后,妮娜就凭借自己的美貌出道,但因为演技平平只能接一些配角的戏剧。但即便是这样,她依然很满足自己似乎离乌合更近了一步。终于有一次,她费尽了全力终于得到自己心目中的角色,却在公演的时候突然昏睡了过去。这一睡就是几周时间过去,也成了她事业的巨大打击。

在我看来,妮娜同意换脸除了是对于名利的追求以外,更多的是想要「摆脱来自疾病的困扰」以及「得到父母和喜欢的人的认可」。我们通过电影可以感觉到,妮娜对于舞台的依恋和执念丝毫不会亚于累渊。

到电影的最后,妮娜这个角色的到了成长。最终说出了「只要能做我自己,容貌丑陋也没有关系」这样的话,除了表达自己对答应通过换脸取得成功这件事的后悔以后,更是最自己自我认识的一种升华。

日本病态美学下的“颜值”焦虑,长得丑就不配获得成功?

穿插其中的经典戏剧彩蛋

电影及原著中出现了很多经典戏剧,现在看来也是也是有意而为之的点睛之笔。

小累代替妮娜去参加征选的第一部话剧,就是契诃夫的《海鸥》。这出戏预示了她们两人虽然不懈追求梦想,却终究躲不开巨星陨落的命运;再比如小累以妮娜之身跳出华丽舞蹈的王尔德的《莎乐美》,则暗示了累渊越发深不见底的欲望以及那求而不得的爱情;而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则揭示了母女二人偷换别人面容乃至人生的鲜血淋淋的罪恶和随之而来的审判。

日本病态美学下的“颜值”焦虑,长得丑就不配获得成功?

社会对于“美”与“不美”的不同态度

外表不那么出色对于女孩子来说,几乎可以吸引来整个世界满满的恶意,无论我们如何欺骗自己我们更注重心灵。电影中的妮娜,我们看到她即使顶着累渊残破不堪的外表也可以细心打扮,并且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她那么的自信,以至于人们在盯着她看的时候她表现的毫不在意。

但你是否想过,妮娜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性格,又为何在天台对峙那场戏里面可以胸有成竹地对累渊说出「我和你不一样,即使我美貌不再我也可以好好的活下去」这样的话。妮娜的自信,是她温暖的家庭和长期美貌之下周围人对她的宠爱将养起来的。如果她一开始就是丑女甚至只是姿色平平,她还会有这样的自信和勇气吗?

这些年我们看过的很多影视剧,比如《野猪大改造》、《初恋这件小事》、《美女的烦恼》、《漂亮的李慧珍》等,都向我们讲述了丑女变身成为美女进而成为人生赢家的故事。《穿Prada的女魔头》里安妮·海瑟薇虽然不是丑女,但从土里土气的打扮到精致的妆容和时尚的穿搭,逐步取得了魔鬼boss的信任和赏识。

一个人的品质、修养、能力很重要,但美丽的外表是让别人愿意去了解到这一切的敲门砖。这个论点看起来有些偏颇,却得到了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的共识。如何去扭转这样扭曲的待人处事的理念,则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日本病态美学下的“颜值”焦虑,长得丑就不配获得成功?

外表光鲜的艺术生之路

作为曾经经历过艺术考试的小编来说,无比理解电影中两位女主角的心境和处境。

在我的记忆里,即便是高烧依然要趴在桌子前一遍遍练习毛笔字,因为如果不交出满意的作品就赶不上巡回展出;寒冬腊月里,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穿着练功服在舞房里劈叉、压腿、下腰乃至倒立和翻跟斗也是常事。

我比身边很多人都懂得什么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几个字穿透纸背的力度,更难以忘记暴雨暴雪天送我去上课并在门口瑟瑟发抖等我下课的母亲的身影。最终,在那年艺考之中我因为0.33分之差没有通过复试,无缘进入我曾经梦寐以求的学府念书。

但不管你是否相信,那一刻我居然松了一口气。

最后我还是想要说一句,如果你想要选择走上艺术的道路,希望你是真的热爱它们将它们当作信仰,并且要牢牢地记住这份热爱的感觉。

因为很可能,这将会是今后支撑你走下去的最重要的力量。

本文来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知日本立场,知日本仅提供信息展示。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知日知日
上一篇 8月20日 10:10
下一篇 8月20日 10: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