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贫穷落后的标签:换个角度看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

提起日本,你一定不会陌生,它有着先进的制造业与一流的国民素质,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发达国家。

然而,这些印象主要来自于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对于它过去的历史,我们所知甚少。当然,你可能对日本的古代文化略有了解,知道日本人的建筑风格效仿我们唐朝,日本的茶道、和服乃至赫赫有名的武士刀,皆起源于中国。据说很多人去日本京都旅游,就是为了体验消逝已久的盛唐风采。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明治维新之前两百年的日本,历史上将其称作德川幕府或江户时期。以往教科书对这段历史的评价,无外乎闭关锁国,贫穷落后等贬义词,总之是日本前进的绊脚石。

那么,幕府时代的日本是否真如后世所认为的那么糟糕呢?事实上并非如此,有人甚至如此评价:没有德川幕府,就没有明治维新。

image.png

1/5 德川幕府缔造和平

日本曾经历过长年的战乱,直到16世纪中叶,一个名叫织田信长的大名重新开启了统一步伐。所谓大名,就是日本古代的封建领主,他们有自己的土地,一旦实力壮大便开始四处扩张。

织田信长以残暴闻名,他的继任者丰臣秀吉继承并完善了他的政治遗产。丰臣秀吉死后,手下将领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最终由德川家康赢得了这场胜利。1603年,德川家康被日本天皇封为征夷大将军,确立了在日本的统治地位,德川幕府时代就此开始。

image.png

德川家康

德川家族统治时期,缔造了日本历史上空前的和平与稳定。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幕府规定,所有的大名只能拥有一座城堡,这些城堡又被称为“天守阁”,今天很多日本城市,仍完整地保留了这些城堡。

image.png

幕府时代,除了幕府自己的直辖领地,日本地方上有200多个半独立的藩国,各地大名必须向德川家族宣誓效忠,他们平时不得相互结盟,就连通婚也必须征得幕府的同意。除此之外,幕府还垄断了金银矿山的开采,严禁私人铸造货币,还将各大城市的工商税收牢牢控制在手中。

有了稳定的财源,德川家康仍不放心,他经常以赞助市政建设的名义向诸侯们伸手要钱,这等于是变相的征税。到了他孙子德川家光,幕府才有了没收大名土地的权力,以这种方式,德川家族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效仿中国,德川幕府将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其中,武士的地位最高,商人最低,此举无疑是为了加强社会的等级差异。

image.png

然而,日本却没有发展出类似于中国的科举制,虽然一度实行过,却最终给废除了。究其原因,日本不是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而科举的推广,需要以统一的官僚体系为基础。但此时的日本,从严格意义上只是个诸侯联盟,各地大名虽然政治上服从幕府统治,在财政上依然享有很大的自主权,想要***,那也是分分钟钟的事。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幕府时代是奉行锁国政策的,但实际上,至少在幕府前期,日本仍频繁地开展海外贸易。

幕府最初不让外国人踏上日本的土地,是为了阻止他们传教。但与中国,朝鲜、荷兰等国的贸易往来不曾间断。1633年,政府规定任何人只有持官方许可证才能进行海外贸易,两年后干脆禁止日本人出海,这么做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为了垄断幕府的贸易收入,防止诸侯们通过海外贸易做大做强。

2/5 参觐交代制

即便有那么多预防措施,德川家族知道,要想真正让诸侯老实听话,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把他们置于眼皮子底下。于是,幕府对一套制度进行了完善,以方便对大名的监控,这套制度史称“参觐交代制”。

何谓参觐交代制?就是政府规定,所有大名必须定期来首都参拜,还得上供礼品。这种关系,很像中华帝国与周边属国的关系。参觐交代制在日本古已有之,但是幕府把它变成了控制诸侯的政治工具。

30adcbef76094b3640dd51b0a9cc7cd98d109d24.jpg

德川家族要求大名在江户(今天的东京)和自己的属地分别设立居所,不仅如此,他们必须在两地轮流居住,在首都住满一年,次年返回老家,第三年再住回来,如此循环往复。当大名回到自己的属地时,他们的家属则留下来作人质,一旦诸侯有非分之想,他们的妻儿就性命不保。

德川幕府如此折腾地方诸侯,一是为了监视他们,二是为了削弱大名的财政实力。大名们离开自己的属地住进大城市,需要很大的开销,别的不说,你总该有豪华的别墅,宏大的排场,养一群幕僚,出门还得带一支仪仗队。凡是有钱的大名,在江户都有好几套宅子。为啥呢?为了攀比嘛,好歹是地方豪强,如果住所太小家子气,人家又怎么会看得起你?结果,这些大名在城市的生活开支,竟占据了他们年收入的2/3。

不过,参觐交代制作为政治手段,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促进了日本的城市化。

随着地方诸侯纷纷涌入大城市,他们也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并将所在地的金钱、资源与人脉一起带进来。其手下的武士们,由于无仗可打,很多人转型去做生意,因此,城市工商业开始枝繁叶茂。以江户和大阪为中心,两座城市通过大名把各地财富***在一起,成为了世界级的大都市。

image.png

大名在城市与属地之间的定期往返,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过去,日本各地都是独立的小藩国,仅仅依靠周边的农村提供给养,平时很少往来。但自从有了参觐交待制,各地区以大城市为枢纽,取得了较为紧密的联系,经济上的粘合度提高了。

江户是当时日本最大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1720年,江户的人口达100万,人口密度世界第一。在18世纪初,日本有大约1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城市化水平是欧洲的两倍。

城市化能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加强行业交流,促进社会分工。最终,幕府时代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派繁华富庶的盛世景象。

3/5 近世日本生活

那么,幕府时代日本人的生活水平究竟如何呢?如果你去过大阪或京都,你也许能从那些优美的古建筑与宁静的街巷中一窥究竟。而今天日本人精致的生活品味,很大程度上源于那个时代的传承。

后来,美国历史学家苏珊·韩利出版了一本书,名叫《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对幕府时期日本的市井生活作了全面的介绍。作者首先着眼于城市建筑,这是考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进入17世纪,日本的房屋大多采用了石头作为基础。而在此之前,日本的民宅的地基普遍以木桩为主,木桩能够有效的应付地震,但很容易腐烂,所以房屋的寿命都不长。石头基础的普及,意味着建筑技术与居民收入的提高,而在过去,它只能在贵族的城堡中才能见到。

image.png

除了这些基础设施,日本平民的家装也越来越考究,比如房屋面积的扩大,榻榻米的大量铺设,以及各种储物柜的广泛使用,都证明他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

韩利还考察了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膳食结构,当时日本老百姓的主食是米饭,还有味增汤和泡菜,日本人喜欢吃鱼,丰富的海产品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蛋白质。摆在当时的欧洲,这已经算不错的水平,要知道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人阶级还难得吃上一顿肉。

timg.jpg

当然,你可能觉得这没啥稀奇的,这样的生活水平放在几百年前还凑合,和今天还是不能比啊!那么接下去要说的,恐怕就让你对那个时代刮目相看了。

日本在17世纪经历了大规模城市化,城市作为人口的***地,良好的卫生条件是繁荣的基础,城市卫生,不仅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有助于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以江户为例,这座城市从很早开始就实现了24小时供水,为此,幕府建立了大规模的排水系统,并严禁普通居民从水管中取水,任何市民要想用水,都必须首先从水井中提取。

另外,困扰城市的另一大污染问题——粪便,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我曾在列维特的《魔鬼经济学》里读到,粪便给欧洲城市造成的污染,不亚于今天的汽车尾气。

但是日本的大城市却很少有粪便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人会将粪便作为农业肥料,大量的粪便最后被收集起来供给周边农村,成为了一门不错的生意,为此,市政府甚至出台法律规定每家每户粪便的归属,以便商人进行采集。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城市从那个时代起就有了垃圾分类的细则,并在市郊设置了垃圾处理场。当然,日本人之所以进行垃圾分类,首先是为了节省资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和财富水平及生活品质的提升密不可分。否则的话,幕府当局根本没能力进行如此精细化的管理。

4/5 城市经济的衰落

我们大致了解了幕府时期日本市民的日常生活,如果你读过韩利的《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你将有更多的发现。但你可能会纳闷,我们说了那么多关于日本城市的话题,这一时期的日本农村日子过得如何呢?

德川幕府对国内的统治,仅限于城市,它的权力尚未渗透到乡村。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各地的大名领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从18世纪20年代开始,日本人口开始停止增长。至18世纪后期,更是爆发了大饥荒,越来越多的饥民从农村逃往城市,杀婴现象也层出不穷。

但你不要以为日本的农村就此没落了,恰恰相反,幕府时期的农村经济欣欣向荣,甚至对城市的工商业产生了挤压。

诸如清酒、调味料、漆器、陶瓷、纸张等产业,在农村遍地开花,它们以小作坊的形式渐成规模,催生出庞大的产业集群,农村的制造商纷纷崛起,继而威胁到城里的作坊和工匠们。据说,一些城里的店家因为进不了货,只能派伙计去农村寻找货源,农村的商人也比城市商人更加富有。

农村之所以成为新兴的产业***地,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农村更靠近原材料供应地,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都比较低。另外,农村是熟人社会,大家的配合更加默契,信任度也比较高。最后,农村受政府的管制较少,不像城市商人做什么都束手束脚,从而激发了更大的商业活力。

image.png

城市商人除了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他们还被迫接受大名们的压榨。诸侯们在城市呆的越久,生活就越奢侈,而他们的日常花费基本上由商人提供。不少大名向商人借款,但是有借无还,最终倒霉的还是商人们。

你可能会问,难道大名们不能向自己的所辖地征税吗?毕竟各藩的财政归他们管啊,话是这么说,但自从参觐交代制推行后,大名在地方上的政治影响力越来越低,能收到多少的税都是未知数。更何况,征税也没有直接举债来钱更快,大名们自然将更愿意走捷径了。

所以在幕府时期,真正没落的是大名和武士阶层,他们曾经是地方豪强,能够左右政局,可一旦成为城市居民,过上了养尊处优的寄生生活,政治地位就开始不断下降。而城市的商人阶层,则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倍受打击,工商业的衰落,直接导致了城市萎缩,经济停滞,直到19世纪中叶,日本城市依然没能改变颓势。

5/5 日本的国家转型

以上便是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社会的概貌,由此可见,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并非大家想象地那么贫穷落后。数百年的和平为日本缔造了繁荣,尤以城市化与工商业的发展为显著标志。

若不是1853年美国船长佩里造访日本,德川幕府还能维持一段长时间的统治,但此时的日本正面临着一个深刻的矛盾,那就是城乡经济的对立

timg (1).jpg

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黑船事件”

城市与农村的活力,在幕府时代的前后期经历了一场耐人寻味的互换,在前期,城市飞速发展,各地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而到了后期,城市财富又开始转移至乡镇,农村取得了工商业的部分优势。

这种城乡间的竞争关系,引发了诸多矛盾,比如收入分配严重不均,阶层之间,地区之间贫富差距的拉大,农村商人不满于城市商人的特权,广大贫苦的农民则不满于地主与富农们的盘削。

而这些矛盾,本质上是由于社会发展所积蓄的能量与摩擦造成的,或者说,现有的生存空间已经无法实现城乡经济的共同壮大,日本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模式,来突破这一瓶颈。

就在此时,西方人来了,他们带着全新的文明打开了日本国门。

后世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通常将其理解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改革运动。但从深层次看,西方人的到来,却让日本看到了国家转型的可能,那就是通过开拓海外市场,主动融入世界的贸易体系,以更广阔的空间,来化解城乡经济日趋严重的二元对立,将被岛国狭小领土所限制的经济潜能,彻底释放出来。

当然,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让整个产业完成工业化改造,同时大幅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把日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家。

所以,明治维新与其是日本被迫采取的救亡之举,不如说是顺应了日本社会内在逻辑的成功转型,这是它与大清洋务运动最本质的区别。

洋务运动从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帝国的封建统治,它的压力来自于外部,核心诉求是通过工业化升级国家机器,以抵御外族的侵略,洋务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其基本思维是防守型的,大清的官员们充当了主角。

但明治维新却不同,西方人的坚船利炮,对日本人既是重大挑战,也是一次奇妙的机缘,日本人从西方文明那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决定一以贯之。所以在明治维新期间,工商业走在改革的最前列,因为明治维新是民心所向,它激发了日本全社会的活力,也获得了商人的高度认同。

由此可见,一次成功的社会转型,往往是内在诉求与外在压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前者永远比后者更为重要。明治维新,不是对幕府时代的简单否定,从某种程度上,它是在日本原有体格基础上的一次再造。

本文来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知日本立场,知日本仅提供信息展示。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知日知日
上一篇 8月20日 10:13
下一篇 8月20日 15: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