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日本护国精神的形成及其影响


日本“护国精神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贞观年间日本僧人最澄《兴禅护国论》。其文曾经大肆宣扬日本禅宗兴禅无我而护神国之说,即后来的“兴禅护国论”、这一套说辞逐渐也为日本国民所认同。而这样的护国精神还曾经流传至朝鲜半岛,而在当地演化为所谓五戒,这五条戒律分别为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交友以信、临战无退、杀生有择。”

大多数国人可能对这一词语并不熟悉,更对于这种护国精神与爱国思想的区别并无了解。然而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日本“下克上”文化,以及“武士道精神”的形成,都与此有关。在这之后日本的护国精神曾经深远的影响到日本的发展。今天,我们就以此为起点,探索日本护国精神的形成与影响。

浅论日本护国精神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日本“护国精神”的形成原因分析

日本护国精神的形成,原因一共有二。分别是忧患意识的影响和王权制度的有意引导。

1、忧患意识的影响

“数千年灾难的考验造就了円本国民所特有的、种种优秀的国民性,这也是事实。”一位名为寺田的日本学者曾经用无比深情的话语来诠释日本国民性的形成。当然,这些从感性出发的判断并不完全准确,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日本护国精神的确和地理环境有着深远的联系。

与大多数文明不同的是,日本本土除了本州岛部分区域以外,大多数土地在其他国家的居民看来,皆是“不利于开垦的贫瘠之地”。更为可怕的是,位于两个地壳板块之间的日本列岛,常年经受着地震的影响和威胁。

更重要的是,纵观世界史,你很少能看见像日本这样地缘格局如此恶劣的国家,其位于一个常年统一的大国之侧,虽与之隔海相望,仍然处于亡国灭种之威胁时刻不止的危机中,尤其是元代蒙古东征日本,更是让日本人不得不直视这一威胁的现实性。相比之下,位于北欧的英格兰虽然与之极为相似,却常常可以在对欧洲大陆尤其是法国的战事中获取优势,这也是两个国家的最大区别。

浅论日本护国精神的形成及其影响

另外,多山、狭窄的地理环境带给了岛国居民更为闭锁的视野。凡此种种,皆带给日本国民以更为厚重的忧患意识,在这种意识下,日本人的集体主义要远远高于其余国家,为了其共同认可的“想象共同体”,一些个人主义色彩的存在就往往容易被抛开。这其实也是关于自由的一个隐喻:一旦集体的生存危机严重得达到某一阈值,集权制度往往会在一个小集体里变得更加根深蒂固。

2、王权制度的有意引导

日本王权或者说皇权制度的内部需要也是其形成的关键。自推古朝改革开始之后,日本天皇就在致力于将自己神话,而与天皇的神性相对应的,自然是神国思想的发端。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护国精神从隋唐时期开始兴盛的原因之一。

对于大多数日本人来说,其护国精神的最重要载体自然就是其最高统治者天皇,而历代天皇也的确因为这个原因而获利颇多,“万世一系”,从未改换门庭的最高统治者在全世界范围都极为少见。还是拿在地缘格局上与之极为类似的英格兰为例,后者虽然自诺曼时代开始,其血缘都可追溯于威廉一世,然而即使是这样,这种血脉联系却极为淡薄,尤其是金雀花王朝的开国皇帝,其血脉与前代联系的断裂几乎已经在事实上造成这一传承的终结,只不过为了维持其统治,仍然要以此为名而已。相比之下,日本天皇制度及其皇室谱系,却可以追溯近千年,这也是一个奇迹。

浅论日本护国精神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护国精神的影响

1、强者崇拜的矛盾国民性

一般来说,国民性其实是一个相当务虚的词汇,然而日本国民性的特殊,却显而易见。他们一方面对狂妄自大,而另一方面却对强者卑躬屈膝。

这种相互矛盾却又彼此互为因果的联系,其起源与护国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对于国家尊严的维护,使得他们对其他民族的嘲讽和奚落表现出极大的攻击性,虽然对于大多数文明来说,爱国精神的驱使同样会有这样的效果。

然而这种攻击性却在日本显得颇为醒目。“我总坚信,世界上最大的罪恶就是对人不真诚,而嘲笑他人就是最大的不真诚。……杀人犯,就是杀害他人肉体的人;嘲笑者,是杀害他人灵魂和心灵的人。”有学者评论,在中日一千多年的交流历史上,中华文明天朝上国的思想使得日本人必须常年经受这种嘲讽和奚落,这种不平等的文化交流,也是日本在历次对华问题上如此激进的底层原因之一,这种原因,甚至足以和地缘格局以及新势力秩序这两个理由相抗衡。

浅论日本护国精神的形成及其影响

2、强烈的排他性和包容性矛盾

对于外国文化的吸收,是日本近代以来可以成为亚洲列强的原因之一。然而,这样的开放性却往往是周期性质的。而这同样也体现在中日文化交流的早期和中期。

与朝鲜半岛的高丽、新罗等国家不同,日本对中原文化的学习也存在这种间歇性的特性。在宋代,其来访中国的使者从未间断,却有着周期性的数量增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数量上的增减却和当时宋朝的国力以及时局并无太多联系。相反,即使是在宋朝开始迎来灭亡的崖山之战前,日本使者也从未放弃和中国的联系。

浅论日本护国精神的形成及其影响

这样的奇特境况其实与日本国内形势的改变有着巨大的联系。一旦日本文化开始在本土兴盛,其对于中原王朝的学习和效仿就会告一段落,而反之,一旦其文明因为战争灾荒而出现断裂和倒退,其学习过程又会从新开始。这样有些奇特的文化学习之旅,最底层的逻辑就是其文明本身的排他性和实用性的矛盾。

3、下克上文化的形成

在日本,下克上文化是一种十分神奇的思想。底层军官对于主导时局的上位者往往有着天然的攻击性。在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更是有多名日本首相死于军官的刺杀。而其真正的名义,则是为天皇尽忠。这样的特殊情况曾经多次出现,而如果深究这一思想的来源,其实也与日本天皇对于自身的神话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行为虽然让天皇成为日本真正的“万世一系”,然而却也给了人们以之为大义,重新伸张自己抱负的可怕方式。

浅论日本护国精神的形成及其影响

结语

在中俄海战过程中,日本军官曾经大呼“皇国兴废,在此一举”,而事实上,这种将性命置于国家利益之下的护国精神,曾经为日本战争中的胜利带来了极大的帮助。而等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底层军官却往往可以通过“天诛国贼”的名义刺杀一国时宰。这样的现实下,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被军国主义的“民意”所绑架,成为绑在天皇战车之上高歌猛进却又再无掣肘的恐怖战车。

从这一点上来看,这种明显“热情过度”又毫无办法制止的护国精神,其实也需要为战争的失败和其造成的恶果埋单。

参考文献:

1.《日本的历史认识及其对朝日关系的影响》

2.《公元四至七世纪东北亚政治关系史研究》

3.《元代忽必烈征日战争对历史的影响》

本文来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知日本立场,知日本仅提供信息展示。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知日知日
上一篇 9月3日 17:19
下一篇 9月3日 17: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