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讲究”——做发型、常刷牙、有纹身、爱洗澡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有一个词是用来形容青少年的男性美,那就是“精神”。这个词,比“英俊”、“帅”、“漂亮”都要更准确的概括一个二十郎当岁男人所具有的一切吸引力。要想成为一个被认为“精神”的小伙儿,必须身上没赘肉、鞋上没烂泥——虽然五官未必能人人都精致如画,但是在至少眉宇间要有一点“英气”。

顺便说一句,对于中老年男子来说,外在美的最高评价那就是“体面”,而不是“魅力”这种辞不达意的形容。因为毕竟人就是人,翩翩少年任何方面都完胜鸡皮鹤发——所谓喜欢“成熟男性”、“叔控”的小蹄子们说到底只是穷怕了而已。故而,一个体面的大叔大爷,只要是衣服上有洗衣粉味而没孜然味、手钏上有包浆而没泥垢,尽管大腹便便,那也不失为儒雅老成。

在德川家君临天下的三百年间,在生长于大城江户(也被称为武昌城、江都)中的市井百姓之间也流行着一套类似的词汇。比如“张”就可以对应现代汉语口语中的“爷们儿”,也就通过“任侠”来证实自己的豪情义气。而“鯔背”就是指的有攻击性,不怕事,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社会”。

除了“张”、“鯔背”之外,最被江户男性(当然,是指的中下层社会)所器重的品质便是“意气”,因为这个词的读音是iki,所以也可以写成同音的汉字“粋”。

“粋”的含义是不落伍、有品位、能够在物质享受上达到力所能及的高度,准确对应这个日语词汇的现代汉语口语就是咱们经常说的“讲究”。对于那些一味摆阔、追求虚荣之人,江户人则会十分鄙视的吐槽为“野暮天”——也就是所谓的土豪——那些看起来很炫酷、拉风,但实际上却相当露怯、傻气的打扮。

所谓的“野暮天”其实是一种颜色,也就是犹如日落时分,荒野上那一抹黯然的昏黄。在当时,各藩诸侯都在江户设有藩邸,在此奉公的诸藩武士大多喜欢穿这种浅黄里子的羽织。而这些外地人因为不熟悉江户的生活方式,所以就经常被那些“本地户口本儿”们嘲笑揶揄,天长日久,这种颜色也就无辜受了连累,成了“乡下脑壳”的代称。

那么,如何才能够看起来不“野暮天”(土豪),但却十分“粋”(讲究)呢?

首先是不能邋遢。

现代的日本是出了名的爱整洁,这个习俗其实从江户时代便是如此。在幕末,美利坚合众国首任驻日公使Townsend Harris就很不情愿的承认:和伦敦、纽约相比,江户的大街小巷不仅井井有条,而且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戴的干净整洁。

再早一些的朝鲜通信使也认为江户的卫生状况比朝鲜王京汉阳和大清帝都燕京都好的多,人们穿戴的也利索。事实上,武士阶层自不必说,以町人为主的江户人从来都是很注意自己的仪表,因为这是“粋”的充要条件。

比如,江湖男子十分注重发型,在当时没有广告,很多人都是靠着发型和服饰来显示自己的社会身份。以江户时代中后期为例,同是剃一个月代(サカヤキ),在当时就能看出武士和町人的区别。一般来说,武士会把剩下的头发紧紧地扎束起来,盘在头顶,这被称为“髻”;而町人则会将头发比较松快的扎起来,垂在脑后。而且町人阶层因为更加自由,所以便发展出了林林总总的发型——富家大少爷喜欢模仿武家公子,所以就有了“金鱼本多”;社会青年梳的是“鯔背银杏”;霸道总裁梳的是“小银杏”;道上兄弟梳的是“浪人髷”······

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讲究”——做发型、常刷牙、有纹身、爱洗澡

金鱼本多

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讲究”——做发型、常刷牙、有纹身、爱洗澡

鯔背银杏

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讲究”——做发型、常刷牙、有纹身、爱洗澡

小银杏

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讲究”——做发型、常刷牙、有纹身、爱洗澡

浪人髷

此外,还有人不剃月代头,也就是“总发”,比如医生、儒者、剑道师范、各种“大师”——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这是因为总发的样式基本上源于清兵入关之前中原汉人的发型,十分风雅,这也是日本自飞鸟时代后期便开始逐渐流行的发型,所以跟这些比较“体面”的工作十分搭配。根据约定俗成的习惯,“总发”就成了脑力劳动者的发型。

还有种“月代头”是不用剃发的,那就是相扑力士梳的“大银杏”,也被称为“相扑银杏”,这种发型一般都是社会大哥的选择。

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讲究”——做发型、常刷牙、有纹身、爱洗澡

相扑银杏

除了注意发型之外,江户男子还有一个习惯和一衣带水的邻邦们,如朝鲜、中原的男子非常不一样,那就是基本上不蓄须。或者说在当时江户的蓄须之人社会地位两极分化,一种是退休隐居的长者、神官、儒者、僧家、易者(算命先生),而另一种就是邋遢落魄的浪人、颓废的泼皮、流民乞丐。故,无论是武士还是町人,蓄须之人在江户的确是相当的小众,这一点和我们现代社会基本上差不多。对于胡须,江户人一般是自己动手剃掉,一些毛发重的人还会用镊子把胡须连根拔下。

但是剃月代、结发髻就不是自己能为之事了,这就要请专业人员打理。于是“结发”和“回结发”这些“美发行业”就成了社区生活必不可少的设施。在当时,工薪阶层基本上是先跟美发师,也就是“回结发”约好一年之期,每月为自己梳发髻、系头绳、剃月代、擦伽罗(发蜡)、刮脸一次或若干次——这有点类似于今天办美容卡;中产阶级甚至会每天请人为自己维护发型;至于富贵之家往往就有专职的私人美发师;穷人或比较节省的人就让家人或友邻帮着剃头结发。

打整好头发、胡子之后,江户人最注重的就是一口洁白的牙齿,因此比之于大清或和兰,江户人算是相当注意口腔的清洁。虽然在当时没有普及现代意义上的牙刷、牙膏,但当时却有着一种用柳条的一端反复捶打,之后去掉内纤维后制成的小刷子,这种刷子被称为“房杨枝”。那时的江户人就是以这种原始但天然的牙刷粘上牙粉,每天早上”爱护”自己的牙齿。

顺便说一句,这种以嚼杨木的方式来护理牙齿始于古天竺,之后随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再随着遣唐使和唐船传入日本。在晚明时期,普通的中原人还依然用这种方式来刷牙,比如大文豪金圣叹的《水浒传序》中就有:

”朝日初出,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帻,进盘飧,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

而这个习惯很快就在大清朝基本消失,以至于雍乾之际的程穆衡在批注《水浒传》时还要单独的将“嚼杨木”列出来,向大家解释这不是像白蚁一样的啃木头。

幸好这个习俗被江户时代的日本人保持了下来,此地真不愧是古中国的“电冰箱”。

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讲究”——做发型、常刷牙、有纹身、爱洗澡

除了整齐入时的发型、刮的干干净净的脸庞、一口整洁的白牙这些条件之外,最能让人感到“粋”的,就是——纹身。

现在网上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江户人纹身是因为当时的幕府有“入墨”之刑,也就是古之五刑中的“墨”、五代、两宋时期的“打金印”。一些犯过错误的人为了掩饰自己犯有前科,所以才在身上刺出华美的纹身以作掩饰。

这个说法不知出自何典,反正是相当的不靠谱。先不说古代给犯人刺字都是在面部,更因为“入墨”之刑被启用的时间已经是八代将军号令四海的享保五年(1720AD)。此时据江户开幕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一身“刺青锦体”的习俗早就在町人阶层普及,所以纹身令町人阶层趋之若鹜绝对不会是因为掩饰前科之类的原因。

日本自古以来,就没有纹身的习俗,至少在《古事记》(成书于712AD)和《日本书纪》(成书于720AD)的时代,作为主流文明的大和朝廷就认为纹身是一种野蛮人的习俗。奈良时代开始,日本上层社会更是认为,相较于身体之美,那种即使在昏暗的室内也可以放出夺目光彩的鲜衣华服才是更值得追求的外在美,所以当时的贵族都会穿上一袭又一袭的绮罗锦绣,而不会去给自己搞什么纹身。

这要说一下为什么在宋元时期虽然中国的刺青纹身流行一时,但却没有影响到日本的原因,那就是:虽然此时的日本几乎是全面的吸收中原文明,甚至后世有了“唐宋在日本”的说法。但是,这种吸收始终是日本上层社会对中原精英文化的吸收,像纹身、拳脚、话本这种诞生于大都市底层的俗文化,即使是能够漂洋过海,在那个城市人口不过百分之一的岛国也找不到生存的土壤。所以,《清明上河图》式的繁华还要等到江户时代才会出现。

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讲究”——做发型、常刷牙、有纹身、爱洗澡

一位纹身的飞脚。

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讲究”——做发型、常刷牙、有纹身、爱洗澡

飞脚维持至江户时代的信息传递,但是速度比不了“谣言”。

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讲究”——做发型、常刷牙、有纹身、爱洗澡

歌舞伎版本的“九纹龙史进”

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讲究”——做发型、常刷牙、有纹身、爱洗澡

浮世绘中的九纹龙史进。

第一批把纹身变成时尚的,是在江户时代最容易令女性想入非非的一个群体——“町火消”——也就是消防队。町火消是江户民间自发组织的消防组织,在享保改革后被幕府正式承认,甚至取得了可以进入江户城中救火的许可。比如弘化元年(1844AD)江户城失火,四十八组町火消全部入城救火。在町火消供职的消防员有两种:一种是各町轮流雇佣的“定报鸢”;另一种是固定在某个组的“驱付鸢”。

这些被称为“鸢”年轻人大多是社会青年中比较优秀的哪一类,是最为胆大、仗义、有上进心的一伙。所以,在当时的女性对这一群体便自然而然有着今日类似于对“空少”群体的想象,他们中的“精神小伙”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网红”。

因为在工作时,身穿厚重的号衣有时会非常不方便,所以这些少年往往会半裸着参与工作——比如清理废墟、灾后重建。彼时民风淳朴,认为赤身裸体十分的尴尬,所以便有人开始给自己纹身。最初“鸢”的纹身图案大多是一条在云雾波涛中隐现的巨龙。这是因为龙为兴云布雨之神,如果火灾之时突然天降大雨,那就是最吉祥的兆头。所以町火消大多崇拜龙神,希望龙王爷会保佑江户百姓能够在一场又一场的火灾中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到后来,“鸢”纹身形成了一种职业特征,甚至是一种固有观念。任何一个没有纹身的“鸢”都是不被允许的,而这笔不菲的纹身费用则会由所在町的居民们付账,而居民们认为“鸢”的纹身关系到所在社区的面子,所以也乐于出钱。

因为在“鸢”在江户时代是“粋”的象征,所以纹身也作为一种潮流迅速的在町人社会中传开。紧接着就是专事递送书信、钱款和货物的“飞脚”也开始纹身,这也和飞脚经常半裸着工作有关系。此后男女性工作者、艺人,乃至于年轻的商人、手艺人都开始以华丽的纹身为骄傲。而纹身的内容也日益变得繁华精致,纹身师的手艺也因此日新月异,更加严谨、精湛。

但是,这要强调的是:武士阶层和还有出仕之心的浪人们则无论如何也不会去纹身——因为所有的武士都要依照儒者的方式去生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了卖弄风骚而去纹身,是可以上纲上线为“不孝”的。

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讲究”——做发型、常刷牙、有纹身、爱洗澡

浮世绘中的町火消。八番组负责藏前、上野、下谷、明神下、本乡这一片区域。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在江户时代,要想成为一个无愧于“粋”字的精神小伙,除了颜值、身材这些老天爹娘给的条件之外,最基本的三点就是:得有一个合适的发型、一口整洁的白牙、一身个性的纹身。

但是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如果这个人因为不洗澡而一身污垢,那再怎么“粋”也是白搭。所以对江户人来说,洗澡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在当时,肥皂是诸侯级别的武士才有财礼使用的奢侈品。普通的士庶在入浴时最常用的是把糠装在棉布口袋里,做成“糠袋”——米糠内的油分被热水乳化后而产生的液体不仅可以除去污垢,还可以滋润皮肤。这种沐浴方法不仅是江户人在用,同时期的欧亚诸国也都在用。

至于洗发在当时也有办法,在那个没有洗发液的时代,人们大多是用淘米水来洗发。但因为束发之时使用的头油都是以白蜡、甘松、檀香、松节油等原料制成,难免不好清洗,所以当时的人就以一种紫红色的海藻——海萝配上面粉与热水调和成原始的香波,将头发洗得清洁蓬松。

做到了这些,在江户时代便无愧于一个意气风发的男子汉,不管昂首阔步的走到哪里,都会有人称赞一声:

“粋——讲究!”

本文来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知日本立场,知日本仅提供信息展示。

(14)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知日知日
上一篇 1月14日 09:32
下一篇 1月14日 09: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