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从中国”偷学”的分餐制,为何能与日本米饭文化扯上关系?

中国和日本的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东方饮食文化宝库里的两块瑰宝。日本的很多文化包括饮食文化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中国。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繁盛,引得周边无数国家来朝拜学习。其中便有日本的影子,他们学习了中国当时的分餐制,

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由于日本是岛国,海产丰富,比较喜欢生鲜保持食物的本味,其次物资并不是十分丰富的日本,特别讲究物尽其用不浪费。日本的文化很大程度上传承了中国的道文化并且将其发扬光大,道讲究清静无为。而中国文化中儒家成份重讲究大一统,圆满丰富。

至此种种同样都以稻米为主食,中国基本就是将其做成简单的主食,而主要在菜系上加强丰富。日本却在简单的稻米上发展出了,蛋包饭、茶泡饭、鸡蛋拌饭、黄油拌饭等等品类的饭。

中日饮食文化虽然有很多同源性,但是在主食米饭上却走出了两条截然道路。这就不得不从中日两国长久以来的饮食习惯和文化底色中去聊聊一二了。

一、中国的餐桌有着饱含自身传统文化满而和的景象

1、首先中国人沿袭的是热闹的合餐制

如今的中国餐桌上虽然出现了为适应快节奏生活工作的个人简餐,以及日本料理、西餐等分餐的用餐模式,但是中国的主流用餐制还是合餐制的。

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庆典筵席,合餐才是主基调。在团团围坐的餐桌上,大家交杯换盏,互相夹菜聊天,热闹喜庆的景象是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最生动的餐桌景象。其实,中国在很久以前曾经出现过分餐制的,并且大抵沿袭到隋唐时候,在宋之后人们开始采用合餐制。

东京梦华录里有不少关于当时汴京百姓官员的生活与庆典的描述,当时的合餐已经有了雏形。根据很多先秦古籍上的记载,周天子会在会见诸侯时,将某样食物分赏给某个立功的王公贵族。那时候人们入席基本都是跪坐在自己的小饭桌前。

椅子是从胡人那里传来的,追溯起来大概始于隋唐时。椅子的传入为合餐制提供了可能性。之后由于草原民族元朝的统治,人们开始逐步放弃了原先的分餐开始合餐制的历史。草原民族因为生活习惯,物资贫乏将食物合锅而煮一同食用是他们的常态。

日本从中国"偷学"的分餐制,为何能与日本米饭文化扯上关系?

其次,中国开始的分餐制主要是为了区分平民与贵族用来定尊卑的,随着魏晋之后五胡乱华,无数的高门望族都纷纷消失在战火里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故此,在经历元朝统治后,合餐盛行。

2、其次中国人做饭是以火为主的烹饪方式

除了用餐方式的在时代变迁里变为了合餐制,中国的烹饪方式也与日本饮食有很大不同。火候是我们在中餐里经常听到的词汇,评判一个厨师的做菜水平,很大程度上就看他对火候掌握的熟练程度。火成为我们中国的烹饪利器,无论是制作荤菜还是素菜。

热而暖的食物,不仅能给我们带来饱腹和温暖,其中更暗合中医学养生的道理。在中华历史上,伤寒给中华儿女造成过极大的伤害,食物的生冷寒凉都是大忌,会伤人身体引起疾病。所以以火烹饪出的食物更得民心。

再者,中华土地上经常经历战火侵袭,百姓常常会缺衣少食,好不容易每家人凑出一点口粮,自然是一起熬煮,借着火光点亮希望。与日本饮食中偏生冷简单的处理方式以及各自为营的用餐模式差别很多。

二、与中国餐桌满而和景象相比,日本餐桌别有一番独特风味

1、首先日本人习惯了各自独立的分餐制

日本长期以来都有受到我中华文化的灌溉和洗礼。唐朝盛年更是派遣了12支遣唐使队伍,从衣食住行到传统文化,基本全部搬回了日本。分餐制就是那时候带回去的。

日本从中国"偷学"的分餐制,为何能与日本米饭文化扯上关系?

虽然根源有同,但是不同于中国在朝代的更迭发展里最终选择了合餐制,日本将分餐制贯彻到底,虽然近年有很多其他饮食文化涌入,主流分餐制一在直不曾改变。虽然分餐对日本来说是舶来品,但是意外地适合这片土地。

分餐制带来的干净、独立与平等与日本的岛国文化很相配。日本承袭了中国传统的道文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道文化。不同与儒家的大一统思想,道更讲究清静无为,简单自立。因为日本是一座面临自然灾害特别多的岛国,在长久的岁月里都要面对无法抗拒的灾害。

所以他们每个人都要自立自强,因为自然灾害不同于战火,人类在其面前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互相帮助也是无力的,甚至拖累别人。不爱麻烦他人坚强自立的日本人就是面对与中国人相同的食物匮乏问题,也会坚持分餐,每个人顾好自己是对集体最大的贡献。

2、其次日本人的烹饪讲究保持食物的本味

除此外,相对中国人对火候、高汤的执着。日本人更喜欢品尝食物的本味。因为地处海岛,食用海鲜居多,海鲜自带风味用火会破坏食物的原汁原味。同时日本山林众多忌讳用火,既会消耗木材也容易造成火灾。更深层次来说这其中也因为道文化的熏陶。

日本从中国"偷学"的分餐制,为何能与日本米饭文化扯上关系?

道讲究上善若水,至清至简,习惯用做减法的思维与大自然相处以期达到天人永和,不受灾厄。日本烹饪时候喜欢头天晚上让食材出汁,极力维持其本味。与喜欢温暖高汤复杂菜品的中国人不同,日本人更偏爱生鲜简单的饮食。

三、为何日本能从简单的米饭里派生出如此多的特色饭品

1、其一分餐制给了创新制作米饭的可能性

分餐与合餐相比较,合餐更讲究集体性,菜系菜色会根据不同人口味不断调整而作为搭配菜的主食如米饭面条,基本要求保持本味。

首先合餐之下是有很多菜色可以选的,根据自己口味习惯搭配就好。作为搭配的米饭等主食不需要发展自己的多样性,简单的本味更容易百搭,其次做起来也很方便的。

试想在一个家庭聚餐的场景下,已经有满桌的菜式了,每个人还来一份特别的饭简直就是多此一举增加做饭人的负担。而日本人的分餐就不同了,更讲究个性化。本身每个人的食物分量并不多,众人口味不同自然为了满足味蕾需求进行不断尝试。

这就如同中国不同菜系根据人们口味对菜品改良一样,米饭作为日本餐桌基本会配的主食自然格外被关注,总之合餐制下米饭的多样性被菜品取代了而在分餐制中寻找到了发展空间。

日本从中国"偷学"的分餐制,为何能与日本米饭文化扯上关系?

2、其二日本人崇尚的道文化催生了其独特的饮食文化

日本文化崇尚上善若水的极简道文化,不似中国儒家更侧重讲究圆满人和。只要是自己内心的追求,即使简单没有复杂的道理也会受到尊重甚至是推崇。

譬如日本特色米饭品类里的黄油拌饭、蛋包饭、茶泡饭等。其实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猪油拌饭、蛋炒饭但是这些在中国不能算是正式的一顿饭,只能说为了临时解决肚子问题,中国的饭再简单也要有菜,没有菜作配角,这饭在人们记忆里只能成为一些艰苦岁月的记忆,不受推崇的。

茶泡饭基本也是中国传到日本去的,同样只是被中国人拿来偶尔食用。但是日本人在品尝这些食物时候并不会觉得寡淡无趣。极简的烹饪里有他们的文化认同感,简单的饮食也是他们认为获得健康长寿的秘诀。就如同他们先祖领悟来的简单纯粹更接近自然,更容易获得长久一般得到推崇。

3、其三作为东方文化传播的底站日本习惯将各类文化发展到极致

在很长久的时光里,日本都是东方文化的终点站,因为所有文化传到这里后,日本人向东看去已经没有可以继续传播的地方了。仿佛一丛花,最美的就是枝头的那朵花,集聚了所有源头供他学习吸纳。又因为日本本土的物资匮乏,他们是不会浪费一点物资资源和文化资源的。

必将物尽其用才符合他们的国情和民风。譬如从中国学习过去的花道、茶道。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在这里都被赋予独特的日本文化与内涵。

何况是日本民众最喜欢的米饭,自然是不能放过对其的艺术加工。势必精雕细琢,将其刻上独特的东洋文化印记。再者日本讲究包容与吸纳,日本的旅游行业被不断发展壮大,对于天生就不爱麻烦他人体贴周到的民族,自然是要设法满足消费者的味蕾以防造成他人不满意体验。

寿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原本只是单纯充饥的饭团,为了满足天南海北的旅客味蕾以及展现细致极美的东洋文化,寿司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了。可以说为日本特色饭品添上了极其精彩的一笔。

总结

中日的饮食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譬如双方都是以稻米为主食。但是因为地域物资的差异,自身民族文化的不同发展走向,最终演化出了中日餐桌不同的米饭饮食画像。

如今是全世界交流越来越频繁的时刻,不仅是中日很多国家的饮食以及文化都被不断地展示学习。最终,我们的餐桌一定会呈现越来越丰富美丽的景象。

参考文献:

《极简日本史》

《新唐书》

《东京梦华录》

本文来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知日本立场,知日本仅提供信息展示。

(3)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知日知日
上一篇 5月17日 20:34
下一篇 5月17日 20: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