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是如何破解中国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的?

在中国有一句流传很久远的话,叫富不过三代。确实的,中国很少听说有百年老字号的公司与店面能够延续下来。在中国,小时候理过发的理发店,不用到老了,就是稍稍长大一点,那个店就不见了。其他老字号的公司就更是少见。北京的同仁堂能够历经四代,是有原因的,那是因为乐显扬家族刚好四代单传。从而避免了兄弟内讧,瓜分家业。这一点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有时富过二代都不容易,要富过三代,真的是难上加难。

日本创业100年以上的企业达50000家,200年以上的企业3000家。相比之下,200年以上的企业,德国800家、荷兰200家,美国14家,中国大陆9家,中国台湾7家。甚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专注寺院建设的“金刚组”也在日本,它创办于57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日本是真正的“长寿企业之国”,那么日本数代人专注同一事业的“匠人精神”是怎样炼成的呢?

日本企业是如何破解中国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的?

首先中国第一代的富人,常常是因为能力、运气、拼搏几个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这些富人,大到打江山,坐天下,或者所谓的创业难积攒了大量的财富,通常第一代创业者深知创业不容易,运气难得,因此,比较能够吃苦耐劳,如果不是外部环境特别差,或者大势所趋,一般来说第一代富人是能够守业的。但是守业之后呢?就传给了第二代。到第二代手中就很难说了。因为第二代常常没有参与创业,不知道创业之艰难。如果第一代只顾创业,而把教育自己孩子的事情忽略了,那么到第二代的时候就很难守住这份由父辈传下来的家业。但是,虽然第二代很少直接参与父辈的创业,但是至少小时候对父辈的创业多少是有所耳闻目睹的,也不会完全隔膜,因此,第二代守业的也仍然不少。

日本企业是如何破解中国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的?

日本人富国三代,是凭什么?这要从日本独特的“家”制度说起。日本“家”的概念不同于中国,“家”在中国强调的是血缘宗法关系,而日本更重要的是“家职”、“家业”和“家产”三位一体的继承关系。早期所谓“家职”是这一家在朝廷世世代代担任的职务;“家业”则是家赖以为生的具体的职业;“家产”是俸禄或所经营庄园的产业。“家”制度先在贵族阶级形成,后又扩展至整个社会。

因此,一旦一个“家”的门第确立下来了,那么血缘继承就显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家职的传承。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收养养子如此盛行,一旦这个家没有儿子,那么就通过收养养子的方式将“家职”传承下去,至于这个家的后代与祖先有没有血缘关系,日本人则没有那么在意。

日本企业是如何破解中国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的?

其次,在讲到中国家业继承问题,到第二代要守业还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家庭里只有一棵独苗可以继承父业。如果家有兄弟多人,都要分父辈的家业,那么,这样的家庭到第二代就出现纷争,然后兄弟之间互相争斗,内讧得死去活来,因此,富到第二代就结束了。中国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即使是香港、台湾、澳门都不少见。在中国大陆就更是普遍。

日本人的亲戚,甚至是兄弟姐妹互相之间并不产生经济关系,而且越是亲戚朋友之间越是不产生经济关系,不借钱。日本人有很好的社会金融信用体系。真的要用钱,可以向银行借,利息是普通的利息,信贷方与借用方的信用都非常好。表面看来日本人似乎没有人情味,其实,日本人的人情味很纯粹,因为没有金钱经济方面的关系掺杂其中,因此,亲情关系更显纯真。日本人很注重互相的独立性与隐私,平时亲戚之间互相走动得很少。

日本企业是如何破解中国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的?

作为唯一继承人的长子也自然不敢懈怠,因为整个家庭的财产与命运都控制在他的手中,如果不敬业,不奋斗,不长本领,那么其他兄弟就要接过继承权,并且会让兄长无地自容。因为,日本是耻感文化,一个从祖辈上继承下来的家族企业如果在自己手中败落,只有自杀才能够谢罪。因此,长子继承祖业,其实负担与责任是重大的,并不是坐享其成的。祖辈的产业必须在他的手中得到发展。

其实日本人早在封建时代,他们就定下了规矩,那就是一个家庭里,只有长子是唯一合法继承人。无论家产多少,只有长子有继承权。上到天皇、幕府将军、大名诸侯,下到官员、武士、财主,他们的家财、名号与爵位,都只有家里的长子才有继承权,除非长子早亡或者弱智多病,否则,这一切继承权非长子莫属。

日本企业是如何破解中国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的?

日本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出生于一个低级武士阶层,武士这种荣誉当时也只有家里的长子才有机会继承,而福泽谕吉又不是家里的长子,后来他的兄长不等到继承武士的名号,就病逝了。因此,武士的这个家传封号就落到了福泽谕吉这里,但是福泽谕吉对这种严重束缚人身自由、等级森严的封号没有兴趣,因此,到他可以继承武士名号与家财的时候,他主动放弃了。因为他不想再继续这种封建的生活,他的理想是改革日本社会。使日本变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让日本臣民变成日本公民。

我们再拿赫赫有名的藤原家来说明这种制度。在平安时代(794-1192)藤原氏长期担任摄政、关白二职,掌握朝廷的实际权力,因此也被称为摄关家。摄关家的确立是通过藤原氏将女儿嫁给天皇,再生下皇子。藤原家的家长依靠天皇岳父或外祖父的名分掌握大权。但这种与天皇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首先藤原家必须有女儿,而这个女儿和天皇还要诞下皇子。不过到了平安中后期,藤原家作为摄关的家职确定下来后,有没有女儿嫁给天皇就显得没那么重要,出不出身于藤原家就成为能否担任摄政、关白的关键了。到了镰仓时代(1192-1333)藤原氏嫡派分出五个家族:近卫家、一条家、九条家、二条家和鹰司家,他们垄断了大纳言、左、右大臣等高级职务,又轮流担任最高的摄政和关白官位,被称为五摄家。他们和天皇家族没有明确的姻亲关系,但仍能出任摄关。

日本企业是如何破解中国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的?

明白了家职的传承,就能明白为什么日本人能世代从事同一职业,传承技艺、精益求精,因为这被认为是维持“家”的关键。

但是,日本人的传统确实避免了家人的内部纷争。日本人的家庭自古就不像中国人的家庭这样充满了纷争与内斗,充满了险恶。日本的百年老字号公司很常见。日本把继承权仅限于长子的传统做法,使得日本人无论多么富有,也不容易出现纨绔子弟,变得游手好闲,因为,那些没有继承权必须自谋出路的儿子,他们时时面临新的挑战,从小就必须学会谋生的本领。这一点即使是幕府将军的儿子也不例外。其他儿子即使有分封也必须是远离京城,至少是不对京城不构成威胁。

前面提到的世界最古老的企业金刚组,专注于寺院的木制庙宇建设,拥有自己独特的工艺,但在2006年,金刚组却负债累累,濒临破产。原因是,日本的寺院流行使用水泥建筑,为了与时俱进,金刚组也开始加入水泥建筑行业,但新的行业竞争激烈,金刚组并不占优势,只能拼命压价,甚至赔本接单,导致企业几近破产。但后来公司决定坚持本行,危机中,一种坚持传承技艺的信念让100多名木匠无一辞职离去,公司在木制建筑修复方面的优势又发挥出来,业绩也大有起色。

本文来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知日本立场,知日本仅提供信息展示。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知日知日
上一篇 7月28日 21:17
下一篇 7月28日 21: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