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古代职官

浅谈日本古代职官

一,本文讨论的内容是大宝律令之后,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国职官

至于所有律令制前的,飞鸟时代,大和皇权形成期的官位,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和普及范围内。公元668年(天智8年)颁布的近江令是日本历史上律令制的第一次尝试,随后在公元689年颁布的飞鸟净御原令完善了律令制并且使之体系化,最后在公元701年(大宝元年)颁布了大宝律令,是一个集大成之作,真正使得律令制成为一个规范的体质,而下文所有的官位以及其具体的功用主管,都是基于大宝律令后“完善的律令制”而阐述的。要注意的是日本官职位阶和实际官职分开,像平敦盛一样拥有位阶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际官职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

二,中央官职:

指所有在京畿任官而且其职权位于京而不是地方的官职,其主要的分类为二官八省,亦即二官(神祗官,太政官),八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治部省,宫内省,式部省中务省),其中八省分属左,右弁(bian)官局管理。中务省,式部省,民部省,治部省分属左弁官局,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兵部省分属右弁官局。

太政官:

太政官可以理解为天皇周边的合议机构或代理机构,亦可以理解为类似明代内阁一样的机构。与中国有所不同的是,太政官的职员不仅位阶较高,而且权力也很大,几乎可以凌驾天皇。本来原则上来说太政官之首太政大臣必须由五摄家之人担任,但其后也出现了武家以及其他出身的人出任的例子。不过一般来说武家较难在生前出任太政大臣,特别是正一位的太政大臣,几乎都是死后相当一段时间才会有追封。太政大臣之下便是左,右大臣以及内大臣。

左大臣的位阶一般为正二位至从二位,与右大臣,太政大臣可合称“三公”,除太政大臣之外太政官之中的首席,“实际上的太政大臣”。摄关期间,左大臣也就是实际上的朝廷最高官,后来在武家执政期间,左大臣一般都由公卿世家出身之人担任。

右大臣在太政大臣以及左大臣皆无的情况下是太政官的首席,同为正二位又或是从二位,“三公”之一,大家都很熟悉的织田信长公曾经受封右大臣。

大纳言是仅次于左右大臣的下一级,太政官中的辞官。允许拥有“权”的情况出现,不过其最初的定员为4人。在“权大纳言”出现后,人数便在实际上没有了限制。院政期间一直达到10人之多。战国时期著名的大纳言有加贺大纳言前田利家和大和大纳言丰臣秀长。

本来太政官中不包括中纳言,内大臣和参议,但在后来增设了这三个官职,太政官还包括独立的少纳言局,左右弁官局以及其他的一些官职(如巡察使等)

内大臣,是太政官属下的令外官,唐名为【内府】,德川内府你们都知道就不多说了。定员1人,也是正二位货从二位可担任,主要的职能为在太政大臣,左右大臣均缺席的情况下代行一切的政务。

中纳言也是属于太政官的令外官,唐名【黄门】,著名担任者有二代水户藩主,历史学者德川光圀。其职能为“宣旨上奏,参考意见”。基本与大纳言相同,实际上本官职就是庆云2年(公元705年)削减大纳言的数量后新设的。其位阶被改为从三位,理论上可以视为大纳言的附属和下级。本官职同样允许有“权”存在,在后期也实际上失去了人数限制。不过在后白河院政时期,中纳言的人数就一度达到了10人之多。

参议也是令外官,唐名“宰相”,武家的担任者不少,幕末的松平容保就藩会津,被称为“会津宰相”。一般来说,拥有四位以上的位阶才可就任。在早期,担任过藏人头,近卫中将或五国以上的国守者,更容易就任。

少纳言的位阶为从五位下,定员3人,同样允许“权”。其下属包括各种外记以及史生等。主要的职务为将天皇的谕令宣下,还负责保管御玺和太政官印。后来藏人所慢慢的与少纳言执权重合,并且将少纳言的权利大大弱化了。少纳言属于少纳言局,其下的大,少外记各2人组成了外记局,是少纳言局的下属。

神祗官负责各种祭事和神事,与很多人的想法不同,自身形成了一个不小的体系,可以说神祗官就是天津神和国津神们的祭司。其成员包括神祗官的长官,从四位下神祗伯,神祗大副,少副(分别从五位下和正六位上),神祗大佑,少佑(分别为从六位上,下)以及神祗大史,少史(正八位下,从八位上)。负责2月的祈年祭,3月的镇华祭,4月的神衣祭等,自2月至12月一直都有祭事负责。

左右弁官局,分别有左大,中,少弁,右大,中,少弁。根据养老律令,大弁为从五位上,中弁为正五位上,少弁为正五位上。职掌监督各级官员,判决混乱的案件,处理一些公务琐事等等。律令制规定左弁官局对应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右弁官局对应兵部省,大藏省,宫内省,刑部省。左右大中少弁各1人,合计为6人。

三,四等官制

亦即长官,次官,判官,主典四级。举例:左右马寮的长官为左右马头,次官为左右马助,判官为左右马允,主典为左右马属。司不设次官,实际上的次官为判官级。另外内膳司的职称和其他的司不同,长官为奉膳,判官为典膳,主典为令史。各令制国国的四等官为守,介,掾,目。令外官中的近卫府,长官为大将,副官为中,少将,判官为将监,主典为将曹,等等。

四,兵部省:

兵部省主要负责武官的人事调动以及武器准备等。其长官为兵部卿,次官为兵部大辅,少辅,判官为大丞少丞,主典为大录少录(各省的四等官为卿-大少辅-大少丞-大少录,分别为正四位下,正五位下,从五位下,正六位下,从六位上,正七位上,正八位上,除中务省外其他省全部相同,不再单独写出),下属有隼人司,兵马司,鼓吹司,主船司,主鹰司,造兵司。

隼人司:公元808年从卫门府编入,主要负责指挥九州南部萨摩大隅的隼人进行对王宫的守卫;

兵马司:负责全国的军马管理,公元808年被左右马寮整合因此被取消。其长官为正六位上兵马正,判官为从七位下兵马佑;

造兵司:负责兵器的制造,官员位阶与兵马司相同。后来在宇多天皇时期被取消;

鼓吹司,主船司,分别负责军乐和军船,后来均被废止,其他情况不明;

主鹰司,负责一切与鹰狩有关的事项,不设副官和判官,仅设正一人,令史一人,后被废止;

五,刑部省:

主管刑事的重大事件以及监狱管理等,还包括刑法的执行。随着检非违使的权力扩张,刑部省的执权日渐减少。刑部省下辖有两个司,分别为囚狱司和赃赎司。

囚狱司:职掌狱舍的管理,刑法的执行,囚犯的监督,平安时代以后,由于检非违使的急速扩张,囚狱司的大部分职权被祗夺,渐渐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设正六位上囚狱正,从七位下囚狱佑各一人;

赃赎司:负责收缴的赃物的管理,具体情况不明。在平城天皇事情被吸收,职权被返交给刑部省;

六,民部省:

主管各地的财政,税收,山川道路户口的管理。其下辖有两个寮:主计寮和主税寮,另外廪院也是民部省的附属设施之一。

主计寮:负责具体的税租的检查和计算,有点类似于今天税所中的会记。与其他的寮不同的是,其设有若干名算师,均授予从八位下的位阶,专门负责具体的计算。

主税寮:主管各地上交的白米,田租的出纳,米仓的管理。同样作为税务官职,拥有一定数量的算师。

廪院:专门负责上交的米粮的管理,本官职在中世后期已经名存实亡。

七,大藏省:

掌管朝廷的财政出纳,内仓管理,朝廷的金银管理,管理并且检查各国各地的度量衡以及物价,和民部一起组成了国家的财政系统,下辖织部司,缝部司,漆部司,扫部司,典铸司。

织部司:负责宫内织造,所有内宫人员的服装制作;

典铸司:负责宫中器物铸造,在光仁天皇任内与内匠寮合并;

漆部司:具体情况不明,在平城天皇任内与内匠寮合并;

缝部司:负责天皇,皇后的服饰制作,在平城天皇任内与缝殿寮合并;

扫部司:负责宫中重要仪式的布置,各殿的平日卫生,以及宫中的设施管理,有大概80人可供驱使。后在嵯峨天皇时期与宫内省的扫部寮合并;

八,宫内省:

管理宫中所有人员的的衣食住行,皇宫的保养维修建造,宫内财务的管理,宫中人员的医疗等一切宫中的杂务。下属的被官达到1职5寮5司之多,分别有:大膳职,木工寮,大炊寮,主殿寮,典药寮,扫部寮(此为令外官),正亲司,内膳司,造酒司,采女司,主水司。此外还有8司被废,分别为:主油司,官奴司,内扫部司,锻冶司,内染司,土工司,园池司,筥陶司,是所有的省中被官最多者。

大膳职:负责天皇饮食中的副食品和调味料的使用和管理,设正五位下大膳大夫一人,权大夫一人,从五位下大膳亮一人,从六位下大进一人,正七位上少进一人,正八位上大属一人,从八位上少属一人,另设正七位下主酱,主果饼各一人。武田信玄担任大膳大夫相当有名;

大炊寮:负责宫中的主食,祭事时的各种供品,宴会的准备;

典药寮:负责宫中人员的医疗,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太医院。其下辖一个乳牛院,专门负责宫中使用的乳牛,为天皇提供御用牛奶;

木工寮:负责宫中一切土木工程的设计,执行,具体包括修理各宫殿以及木制品的制作。其工匠主要来自飞驒;

主殿寮:负责宫中消耗品的采购,各种服务人员的管理;

扫部寮:见上文“扫部司”;

正亲司:负责皇族族谱管理,皇族的俸禄与服装的采购,与其他的司不同,另设别当一人,作为正亲司的长官;

内膳司:职能相近于大膳职,其长官内膳司别当位阶达到三位之高,所有的职称均与其他的司不相同,见上文;

造酒司:负责宫中酒水的酿造;

采女司:负责宫中宫女的选送;

主水司:主管宫中的御用冰室,以便在在夏天使用;

官奴司:负责宫中驱使者的管理,后来与主殿司合并;

主油司:具体情况不明;

内扫部司:负责内宫的卫生,后被合并废除,具体情况不明;

锻冶司:负责宫中的锻冶工作,后被废除;

内染司:负责天皇,皇后的服装染色,拥有6名婢女作为染手,后被整合废除;

土工司:职能与木工寮相近,但专门负责石灰,瓦片的制作以及采购,推测在后来与木工寮合并;

园池司:负责离宫管理,园林管理,还包括野菜的生产,后与内膳司合并;

筥陶司:负责宫中御用陶器,木器的制作,后与并入大膳职;

九,治部省:

负责一切外事管理,户籍管理,雅乐僧尼,婚嫁诉讼,皇陵保养,管理面很广。下辖的被官为2寮2司,分别为:雅乐寮,玄蕃寮,诸陵司(后升格为诸陵寮),丧仪司。

雅乐寮:负责雅乐演奏以及乐师,笛手,舞者的管理,也演奏中国,百济,新罗,高句丽的各种音乐;

玄蕃寮:负责各个寺院中僧尼的登记管理,宫中的法事筹办,外交事务等。部分的职权相当于中国古代的鸿胪寺;

诸陵司:负责皇陵的管理保养,皇族丧礼的丧仪等,公元729年升格为诸陵寮;

丧仪司:专门负责丧仪,殡葬物品等,但不包括丧礼音乐;

十,式部省:

对一切文官的人事考核,晋升降职负责,同时还负责管理大学寮和各种文官的礼仪,在八省之中相当重要,地位仅次于中务省。本来下辖有2寮,但在宽平8年(公元896年)散位寮与式部省本部合并后,只剩下大学寮1寮。

大学寮:负责对官员的候补生进行教育,考试,要求学生学习儒教的经典,掌握经,法,算,文的能力。除一般的官员外,还设有正六位下大学博士一人,正七位下助教二人,从七位上音,算,书博士各一人,正七位下律学博士一人;

散位寮:负责管理散位官员名薄,散位是一种位阶,其多半授予退休人员;

十一,中务省:

管理朝廷中的所有公务,天皇的诏令,最重要的一省。其长官中务卿在平安时代常常让亲王担任。被官本设1职6寮3司,后被整合为1职6寮,分别是:中宫职,大舍人寮,图书寮,缝殿寮,内藏寮,阴阳寮,内匠寮(令外官),画工司,内药司,内礼司。除此之外,中务省本部还设内记,监物,主铃,典钥四个部门。

内记:负责天皇诏书的起草,天皇行动的记录(包括内宫),设正六位上大内记二人,正七位上中内记二人(公元806年被废),正八位上少内记二人(在中内记被废后,拥有相当于正七位上的位阶);

监物:负责中务省的的仓库管理,出纳事物。设从五位下大监物一人,从六位上中监物四人(后被废),正七位下少监物四人,从七位上监物主典若干;

主铃:负责驿铃(一种官员用的铃,由朝廷负责制作)以及其他印鉴的保管。设正七位下大主铃,正八位上少主铃各二人;

典钥:负责保管中务省仓库的钥匙,设有从七位下大典钥,从八位上少典钥各二人;

中宫职:中宫所有后妃的专属职,设从四位下中宫大夫一人,权大夫一人,从五位下中宫亮一人,权亮一人,从六位上中宫大进一人,权大进若干,从六位下少进二人,权少进一人,正八位下中宫大属一人,从八位上中宫少属二人;

大舍人寮:负责管理舍人的名薄;

内藏寮:负责管理宫中收藏的一切金银绢,宫内财产,诸地贡品,装饰品等,可以理解为内宫的大藏省,除了一般的官员,还设有正八位上典革,典履若干,用于具体监督制作;

缝殿寮:负责制作宫中女官们的衣服,属下拥有若干的染手,缝部,染师等工作人员;

内匠寮:是后设的令外官,负责宫中天皇使用的一切用品制作。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由于木工寮和修理职与侵占了本寮的部分职权,导致本寮日渐衰落;

阴阳寮:负责宫中一切与阴阳道有关的事物以及历法,在平安时代较为重要,以后,日渐衰落。除了一班的官职外,设正七位下阴阳博士,天文博士各一人,从七位下漏刻博士,历博士各一人,守辰丁二十人;

画工司:制作宫中所需的彩绘,后被内匠寮合并;

内药司:负责女官妃嫔们的医疗,后被整合到典药寮;

内礼司:负责宫中的礼仪执行,监督,纠正,一度成为内宫中的“秘密警察”,后被弹正台整合;

十二:弹正台:

作为中央的监察机构存在,和中国的各部御史职掌相近,但创设之初全力要更大一些,拥有直接逮捕违法人员的权利。到了嵯峨天皇的时候,新设立的检非违使祗夺了弹正台绝大部分的权力和职掌,因此弹正台就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弹正尹作为弹正台的最高长官,位阶要求为从三位,设一人。在后来弹正台变得有名无实之后,弹正尹成为了一个荣誉性官位。除此之外,弹正台的副官为弹正大,少弼,分别为从四位下和正五位下。判官为弹正大,少忠,分别为正六位上和正六位下。主典是弹正大,少疏,分别为正七位上和正八位上。战国时期有不少的武家自称弹正忠,其中最最著名的,便是三弹正(枪弹正保科正俊,攻弹正真田幸隆,逃弹正春日虎纲)。

十三, 左右马寮

负责管理朝廷下辖的位于各个令制国的牧场中的马匹的饲养,监督各地牧场的管理并且将马匹用于军事和各种仪式。到了平安时代,整合了内厩寮和主马寮,成为一个独立性很强且权利较大的部门。本部门最高的职位——左右马寮御监的位阶达到从三位之高,但却是令外官。左右马寮御监与左马头一样,三个幕府的将军多有叙任。除了与普通的寮一样的头-助-允-属四等官之外,还设有从八位上马医四人,左右各二,负责对马匹实施医疗。要注意的是,左右马寮御监也分别是左近卫大将和右近卫大将的兼职,实际上是提高了此二职的位阶。除此之外马寮还有数量相当大的史生,马部,使部,值丁等没有位阶的下级工作人员,总人数达到近百人之多。

十四:春宫坊

实为专门为太子服务的机构,设有9个监(署),实际上春宫坊的职官名称等同于各个职,而下属的被官监署则可视为与司等同的机构。这9个监署分别为主膳监,主藏监,舍人监,主马署,主殿署,主书署,主兵署,主浆署。光是看其名称的第二个字,就已经可以大概推出其职能了。然而,这些官职越到后期,实际职掌越少,整合的整合(主马署),废除的废除,春宫坊自身,也慢慢的变得虚有其名了。

十五:卫府

分为五卫府和外卫府,中卫府,授刀卫四个部分。

五卫府是天皇行幸各地时天皇身边的警卫,同时也负责宫城的警卫和京城夜间的安全,常驻在京城,是京城的重要军事组织。本只有左右兵卫府,卫门府和左右卫士府五个府(因而得名“五卫府”),后因卫士府合并至卫门府且分立左右和新设立了近卫府而导致“六卫府”的出现,为左右近卫,左右卫门和左右兵卫。

卫门府曾经包括隼人司,但隼人司后来被编入兵部省。卫门府的成员为督-佐-尉-志四级,分别对应四等官中的长官,副官,判官和主典,其位阶表为:

从四位下左右卫门督左右各一人;

从五位上左右卫门佐左右各一人;

从六位下左右卫门大尉左右各二人,正七位上左右卫门少尉左右各二人;

正八位下左右卫门大志左右各二人,从八位上左右卫门少志左右各二人;

此外下属若干名医师,位阶为正八位下

兵卫府也采用督-佐-尉-志四等的编制,同样对应四等官。其职官位阶与卫门府相同,左右各下辖200名兵卫,负责宫中8个门的安全。

近卫府,整合了授刀卫并且主要从授刀卫发展而来,其职官与卫门府,兵卫府完全不相同,一般来说,每一级的位阶都要高于卫门府和兵卫府。为大将-中(少)将-将监-将曹四级,也都对应四等官。其职官的位阶设定为:

从三位左右近卫大将,各一人,是中纳言,大纳言的兼职;

从四位下左右近卫中将各1~4人,拥有藏人头,中纳言的叙任经历者较易担任;

正五位下左右近卫少将各2~4人,不过也有更高位阶者叙任的经历,叙任者较容易升任参议;

从六位上左右近将监各1~10人;

从七位下左右近将曹各4~20人;

外卫府于公元765年设置,于公元772年废止;

授刀卫,亦即左右近卫府的前身,由授刀舍人寮改设。本卫曾经在藤原仲麻吕之乱中作为孝谦上皇的主力作战,后来于公元804年改为左右近卫府;

中卫府,奈良时代设立,其职称与后来的左右近卫府相同,最后与授刀卫合并并且组成了左右近卫府;

十六,后宫十二司&兵库

后宫十二司,亦即内侍司,兵司,书司,殿司,膳司,酒司,扫司,水司,药司,缝司,藏司,阐司,实际上可以称之为是天皇的“家政机关”,其职员的职称为尚-典-掌三级。本来这12司中完全由女官任职,后来也有男性加入。到了公元10世纪中叶,内侍司慢慢整合了其他所有的司,成为了单独的后宫机构,迎来了随后的摄关时期。

兵库,包括左右兵库(寮格),内兵库(司格)以及后来整合后新设的兵库寮。这些机构均负责兵器的制作,保管,也负责各种仪式用的“武器”。最后在公元668年,左右兵库以及内兵库全部被取消,其职权被全部转移到新设立的兵库寮。

十七,检非违使厅

检非违使,本来只是负责京都的治安和民政事物而已,进入平安时代,检非违使在各国都有设置,而且职权日益增大,渐渐代替了刑部和弹正台。平安时代初期检非违使的权力达到最大化,控制了京都的军事,民政,治安,行政。平安时代末期,院政时代初期设立的北面武士则使得检非违使失去了京都的军事权,到了镰仓,室町幕府时期,检非违使的权利终于受到制约,被侍所所压制。检非违使厅中的别当-佐-尉-志四级,分别对应四等官中的长官,次官,判官,主典。检非违使厅设有以下的职位:

从四位上检非违使别当一人,常常作为大纳言或参议的兼职;

从五位下检非违使佐二人,常为左右卫门佐兼任;

从六位下检非违使大尉四人;

正七位上检非违使少尉若干,无定员;

十八,勘解由使

与前述的检非违使相同,是令外官,负责对各地地方国司,国守的监察,后来职权扩大到可以监察京都的官员。“勘解由”的名字,来源于“解由状”,这是一种在官员新旧交接时使用的手续文书,通过它可以获得前任官员在任期内对当地的管理情况以及其他消息,也是勘解由使的重要监察内容之一。其成员包括:

正五位下勘解由长官一人,多由位阶较高者充当;

从五位下勘解由次官二人;

从六位下勘解由判官三人;

从七位下勘解由主典三人;

十九:修理职&铸钱司

修理职是与木工寮职能相近的一个部门,其职员的位阶与一般的职相同(见上文“大膳职”),该职中叙任修理大夫以及修理亮的武家为数不少,著名的叙任者包括修理大夫芦名盛氏,上杉朝兴,尼子晴久,修理亮柴田胜家,京极高知。本职曾于公元826年与木工寮合并,但又在公元890年复置。

铸钱司专门负责钱币的铸造,名称有过多次的变化。在和同开珎铸造期间被称为“催铸钱使”,在公元819年至825年被称为“铸钱使”,担任者拥有长门国司的职权。后由于停止钱币的铸造,而导致本司的消失。

二十,斋宫寮&院厅

斋宫寮,主要是为了伊势斋宫而服务的。伊势斋宫,指的是一名前往伊势神宫的未婚皇女,由于伊势神宫距离京都有一定的距离,交通不便,因此便仿照京都的朝廷设立了本寮以照顾斋宫的起居生活。本寮的人数一度达到120人以上,本身在设立之初只是一个司,后来才升格为寮。本寮下设13个司,分别为主神司(公元800年合并至神祗官),舍人司,扫部司,藏部司,药部司,殿部司,马部司,采部司,水部司,膳部司,酒部司,门部司,炊部司。

院厅包括法皇上皇的院厅和女院厅,分别负责法皇(出家的前天皇)和女院(出家的皇女,内亲王)的生活。到院政时期,院厅俨然成了实际上的朝廷中枢,后白河等人就在此以法皇上皇的名义和身份发布政令。

二十一:藏人所

藏人所中的藏人,实为天皇的机要秘书。藏人所在后期渐渐侵占了少纳言局的职权,成为掌管朝廷机密和天皇谕令的要职,在藏人所叙任过官职者,更容易成为上位公卿,特别是藏人头一职,更是成为左右大臣等高官的不二法门。藏人所有以下官员:

从二位藏人所别当一人,多由左,右,内大臣兼任,是名义上藏人所的最高官;

从四位下藏人头一人,实际上的藏人所负责人,兼任左右近卫中将者被称为“头中将”;

从五位下五位藏人2~3人,负责敕旨,上奏等的文书工作;

正六位下六位藏人4~6人,负责其他文书工作;

此外,设出纳3人,小舍人12人,杂色(见习藏人)8人,负责在六位藏人不足的场合代替六位藏人。

二十二,国司

国司,掌管各个令制国的民政,军事等权力,从行政等级来看等同于中国古代的省长。一般来说,将令制国分为大,上,中,小四等,每一等都设置守-介-(大小)掾-(大小)目四级,对应四等官的长官-次官-判官-主典。根据延喜式,位阶设定为:

大国(大和,河内,伊势,武藏,上总,下总,常陆,近江,上野,陆奥,越前,播磨,肥后,其中上总,常陆,上野守为亲王):

从五位上大国守

正六位下大国介

正七位下大国大掾

从七位上大国少掾

从八位上大国大目

从八位下大国少目

上国(山城,摄津,尾张,三河,远江,骏河,甲斐,相模,美浓,信浓,下野,出羽,加贺,越中,越后,丹波,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美作,备前,备中,备后,安艺,周防,纪伊,阿波,赞岐,伊予,丰前,丰后,筑前,筑后,肥前):

从五位下上国守

从六位上上国介

从七位上上国掾(上国以及以下不分大小)

从八位下上国目(上国以及以下不分大小)

中国(安房,若狭,能登,佐渡,丹后,石见,长门,土佐,日向,大隅,萨摩):

正六位下中国守

正八位下中国掾(中国以及以下不设介)

大初位下中国目

小国(和泉,伊豆,志摩,伊贺,飞驒,隐岐,淡路,壹岐,对马):

从六位下小国守

少初位上小国目(小国不设掾)

二十三:郡司&太宰府

郡司亦即各地各郡的行政长官,可以理解为缩小版的国司。一般一个国少的二三个,多的数十个郡,一郡郡司设大领-少领-主政-主帐,分别对应四等官,创设时这四个职位均为终身制。在9世纪中叶,各郡郡司权力日益减少,国司吸收了其主要的职权。到了中世以后,各地的豪族将自己名下的田地庄园化,形成了中世的庄园豪族制,失去了实际用途的郡司便慢慢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大宰府,初名镇西府,位于九州筑前国岩屋,掌管五畿七道中的西海道9国(筑前,筑后,肥前,肥后,大隅,萨摩,丰前,丰后,日向,亦即“九州”的来历)3岛(对马,壹岐,多祢,也就是大隅群岛)的防卫,司法,行政,外交工作。此地的职员多有来自京都的左迁者,如菅原道真。职员中,帅(权帅)-(大,少)贰-(大,少)监-(大,少)典分别对应四等官。除此之外,大宰府另设防人司,负责军事防御工作。大宰府职员的位阶为:

从三位(若为亲王担任则为三~四位)大宰帅,权帅,后权帅成为实际的最高领导者;

从四位下大宰大贰

正五位上大宰少贰

正六位上大宰大监

从六位上大宰少监

从六位下大判事

正七位上大宰大典

正七位上少判事

正七位上防人正

正八位上防人佑

从八位上大宰少典

另设从七位下大宰博士,正八位上阴阳师,医师,算师,主厨,主船若干

二十四,镇守府&军团&秋田城

镇守府是设立在陆奥多贺(后迁至胆泽)的军事机关,令外官,主要职能为组织兵士在奥羽地区防备虾夷的南下入侵。镇守府长官镇守府将军中的著名者包括南北朝时期的名将北田显家,胆泽城的建立者,第二任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至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由于虾夷人的北退,镇守府将军也就成为武家的荣誉性职务。镇守府将军-镇守府军监-镇守府军曹分别对应四等官中的长官-判官-主典(镇守府没有对应次官的职务),没有硬性的位阶要求,其具体的人数为:

镇守府将军一人;

镇守府军监一人;

镇守府军曹二人;

日本古代的军团,分别驻扎在各个令制国,负责各地的防卫工作。根据各个军团的具体规模而设置大毅-少毅-主帐,并没有对应四等官中的判官的职位,也没有特别明确的位阶要求。具体的判断要求是:

千人以上的军团(大团),设大毅一人,少毅二人;

六百人以上,一千人以下的军团(中团),设大毅一人,少毅一人;

五百人以下的军团(小团),设毅一人

已经判明3国的军团存在:

陆奥国:玉造团,白河团,名取团,行方团,安积团,小田团,磐城团;

出羽国:出羽团(名称为推断);

出云国:意宇团,熊谷团,神门团;

到公元826年以后,除了东北边境之外,各个令制国的军团均被废止,以后,较少见于史书的记载。

秋田城,是为了防止虾夷人南下而在出羽国设立的。为了治理本城,设立了位阶为正六位下的秋田城介,拥有国司的权利。秋田城在平安时代的前九年之役,后三年之役中作为清原氏的重要据点发挥了一定作用。以后,本职也由于虾夷人的北退而衰落,在战国时代织田信忠受封秋田城介相当著名,同时这也是仙北安东家历代的官途名。

附录一,僧位&僧官

僧位是专门颁发给僧人的位阶,分为僧纲(亦即专门管理一般僧人的僧官)位和凡僧位二种,僧位对应相应的僧官,以下是僧位,僧官的列表:

僧纲僧位:

法印大和尚位,对应大僧正,僧正,权僧正;

法眼和上位位,对应大僧都,权大僧都,少僧都,权少僧都;

法桥上人位,对应大律师,(中)律师,权律师;

凡僧位,是传灯位对应修行位的:

传灯大法师位,对应修行大法师位;

传灯法师位,对应修行法师位;

传灯满位,对应修行满位;

传灯住位,对应修行住位;

传灯入位,对应修行入位;

无位对应无位;

附录二,侍从&带刀

侍从是设在中务省属下的官职,不属于四等官中的任何一级,也不是省下属的被官。本职专门负责陪伴在天皇的身边进行各种杂务,原本定员仅为八人,后增加至二十人,常为纳言以及参议兼任。

带刀是于公元前776年东宫太子的随身近卫,侍从们的合称。作为春宫坊的下属,同样不属于被官或四等官,指挥官是带刀舍人,至于具体的近卫则为东宫舍人。

附录三:淳和院,施药院&内教坊

内教坊,主要负责对宫中的女官进行舞蹈,音乐的教育。现只探明淳仁天皇时期有过设置。北田亲房担任长官内教坊别当时被称为“非常的荣誉”

施药院是奈良时代设置的药草园,专用于救济无钱医治疾病的贫民。前身是光明皇后于公元730年发愿并在东大寺支持下创立的悲田院。迁都平安京后,在山城国乙训郡设立了施药院专用的药园,施药院设别当,院使,判官,主典各一人。中世以后,施药院逐渐衰微,战国时代丹波氏的后裔中有一名名为“全宗”的,担任秀吉的近侍,被天皇册封为施药院使,因而被后世称为“施药院全宗”,并产生了“施药院”这个苗字。以后施药院家于江户时代世袭施药院使一职。

淳和院设在平安京右京四条二坊,本为淳和天皇的离宫,后作为退位天皇的居所。为管理此地而设别当一人,此职通常与奖学院(公卿子弟的学校)别当兼任,称“两院别当”,后在江户时代成为幕府将军的兼职。

附录四:家司

家司只在亲王,内亲王家以及三位以上(后增至四位)的公卿家中设置,掌管其家中的事务。至摄关时期,家司们形成了自己的阶级,权力达到最大化。进入室町时代,各家的家仆渐渐代替了家司。设家令,家扶,(大,少)家从,文学,(大,少)书吏等职。家司具体位阶如下:

从五位下一品家令,亦即位阶一品者家中的家司长官,以下同理;

正六位下二品家令;

从六位下一品家扶;

从六位下三品家令

正七位上二品家扶;

正七位上四品家令;

从七位上一品家大从;

从七位上三品家扶;

从七位上一品文学;

从七位下一品家少从;

从七位下二品家从;

从七位下二品文学;

从七位下四品家扶;

正八位下三品家从;

正八位下三品文学;

正八位下四品文学;

从八位上四品家从;

从八位下一品大书吏;

大初位上一品家少书吏;

大初位上二品家大书吏;

大初位下二品家少书吏;

少初位上三品家书吏;

少初位上四品家书吏;

附录五:日本位阶表

正一位

从一位

正二位

从二位

正三位

从三位

正四位上

正四位下

从四位上

从四位上

正五位上

正五位下

从五位上

从五位下

正六位上

正六位下

从六位上

从六位下

正七位上

正七位下

从七位上

从七位下

正八位上

正八位下

从八位上

从八位下

大初位上

大初位下

少初位上

少初位下

本文来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知日本立场,知日本仅提供信息展示。

(16)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知日知日
上一篇 7月21日 18:10
下一篇 7月21日 18: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