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贵族“氏”一览

引言:

浅谈日本贵族“氏”一览

日本在古代的时候,有姓,有氏,有名,还有苗字。

日本的“氏”相当与中国古代的“姓”,代表着“氏族”,也就是远古氏族社会的氏族区分。日本氏的来源很多,大体为:(1)地名,例如苏我氏、出云氏;(2)官职,例如物部氏、日下部氏;(3)赐姓,例如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丰臣氏。在日本古代贵族来说,“氏”是第一重要的。

日本的“名”与我国相同,而“苗字”则更像我国的“氏”,也就是说,从一个日本“氏”中,分出了很多的“苗字”。譬如说,大江氏的后人被派到了毛利庄这个庄园,这一支的后人就把“毛利”当作自己的“苗字”。

而日本的“姓”很特殊,因为它是一种“荣誉”或者说更像是“爵位”。

怎么说呢,小冕看来日本的“姓”更像我国古代“公侯伯子男”这种爵位。日本“姓”制度是壬申之乱的672年之后由天武天皇制定的。当时制定了“八色の姓”。大致有:真人(まひと)、朝臣(あそん)、宿祢(すくね)、忌寸(いみき)这几种重要的姓。之后,天皇讲诸种姓氏赐予了各个支持他的豪族与贵族,也就冠在了各大臣“氏”的后面。例如:藤原(氏)朝臣(姓)九条(苗字)兼实(名)。

古来,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阶级才允许有自己的氏、姓、苗字,自明治天皇即位,在“民主”、“平等”的旗帜下,全日本的人民都有了自己的姓氏,而且在法律的规定下,讲“苗字”等同于了“姓氏”。但是只有古来真正的贵族,才会清楚自己的姓、氏、苗字的由来,并且认真区别。

大体来说,日本的姓氏都揭示着一门的兴衰,而主要的“氏”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本四大姓氏”:源、平、藤、橘,而现在日本能够看到的姓氏,也绝大多数都是这四个氏族的苗字。

源氏

(一)嵯峨源氏

嵯峨源氏后代在武家方面有渡边氏(摄津)、松浦氏(肥前)、蒲池(筑后)三支,而在公家方面,堂上人则没有嵯峨源氏的踪迹。

著名人物:

第一代:

源 信(810~869)初代源氏长者,参议—-从一位左大臣。死后赠正一位。

源 弘(812~863)宫内卿—-刑部卿—-参议—-中纳言—-从二位大纳言。

源 常(812~854)兵部卿—-参议 中纳言—-左大将—-正二位左大臣。赠正一位。

源 融(822~895)侍从—-右卫门督—-大纳言—-从一位左大臣。赠正一位。

第二代:

源 希(849~902)弘六子。从三位中纳言民部卿。

源 升(848~918)融子。正三位大纳言。

第三代:

源 是茂(886~941)融孙。从三位中纳言。

源 等(880~951)希子。正四位下参议。

第四代:

源 实(?~900)从五位上信浓守。

源 纲(953~1025)渡边氏祖。源赖光四天王笔头。

第六代:

源 久(?~?)纲孙。松浦氏祖。

由此上面可见,嵯峨源氏的辉煌在于他们曾经掌握朝廷的实权,兄弟四人有三位出任左大臣之职,并且死后都得到正一位,就算是清和源氏也没有这样的辉煌。这一点上,嵯峨源氏是源氏中较为特殊的。

(二)仁明源氏

仁明天皇的皇子,多、光被赐姓源氏,也就是源多、源光,即仁明源氏。仁明源氏人丁稀薄,主要是与其他源氏联姻过多。清和源氏源满仲的岳父、嵯峨源氏的源纲的养父,都是仁明源氏出身的。

主要人物:

源 多:(831~888)仁明天皇第一源氏。以参议的身份兼任信浓、伊势、备前、近江四国守,最后为正二位右大臣劝左大将。赠从一位。

源 光:(845~913)历任侍从、参议、中纳言、大纳言,最后与藤原时平一起使菅原道真失势,自己成为正二位右大臣但是旋即病死。赠正一位。

仁明源氏只在第一代辉煌,作为最高等级的臣下在朝廷中和嵯峨源氏一同分享政权。

(三)文德源氏

文德源氏始于源能有,能有是文德天皇第一皇子,也是惟仁亲王(后来的清和天皇)的哥哥。在源氏之中以礼仪出众而闻名。他的后人分出了贵族武士—-北面武士的坂户氏。

主要人物:

源 能有:(845~897)文德天皇第一皇子。文化学养出众,政治才能杰出,与源融一起编撰《日本三代实录》,官位正二位右大臣左兵卫督加贺权守美浓权守。赠正一位。

四)清和源氏

清和天皇第六皇子贞纯亲王之孙经基王为始祖。经基之子满仲帮助藤原北家确立了摄关政治,并且确立了自己在地方上武士领袖的地位,自己又亲自讲摄津国设为据点,成立武士团体。随后,他的三个孩子—-赖光、赖亲、赖信将这个武士团体扩大到了全日本各个地方,形成了很多的派系,简单说,有下面几支:

河内源氏赖光流:后续分出美浓源氏,出名的武家有太田氏、土岐氏、明智氏。

大和源氏赖亲流:后来出了武家越智氏。

东国源氏赖信流:有分成几大支,成为主流

义亲流(本家流),产生了镰仓将军家和木曾氏。

义重流(新田流),产生了里见氏、山名氏、德川氏。

上野源氏义康流(足利流),产生了室町将军家和细川氏、畠山氏、一色氏、斯波氏、吉良氏等。

甲斐源氏义光流,后又分出常陆源氏,形成武田氏、佐竹氏、三好氏、小笠原氏等。

信浓源氏赖清流,产生了村上氏等。

大体上后来武家的贵族大部分都是源氏后人,所以这只源氏十分复杂,本文不做过多的介绍。

(五)阳成源氏

由于有一种说法认为清和源氏之祖源经基是阳成天皇之孙,所以有了“阳成源氏”这种说法,现在学术界还在讨论,我们就不做介绍了。

(六)光孝源氏

由光孝天皇第一皇子是忠亲王开创,后来是忠亲王之曾孙源康尚开始成为诸多佛画流派的始祖,并且衍生出诸多佛画流派。

主要人物:

源 是忠:(857~922)光孝天皇子。870年赐姓源氏,后成为从三位中纳言,891年回复皇籍,最后授予一品亲王,式部卿亲王。

此支源氏后来成为佛画界权威。

(七)宇多源氏

宇多天皇第八皇子敦实亲王之子,源雅信、源重信是为始祖。这支源氏到最后仍然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贵族地位,拥有5家堂上家家格的分家。即:庭田家、绫小路家、五辻家、大原家、慈光寺家。而在武家方面,则出了佐佐木氏一族,之后又形成了京极氏等名门家族。

主要人物:

源 雅信:(920~993)敦实亲王三子。历任侍从、左近权中将、中纳言、大纳言、右大臣,最后出任从一位左大臣。追赠正一位太政大臣。其所处的时代正处于藤原道长前期,雅信极力维护太政官的权威,在历史上作用很大。

源 重信:(922~995)敦实亲王五子。历任侍从、左马头、左中将、中纳言、大纳言等官职,最后出任正二位左大臣。赠正一位。在政治上帮助其兄雅信,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宇多源氏是仅有的五支保有堂上家家格的源氏之一。

(八)醍醐源氏

醍醐天皇第十皇子源高明是其代表,另外,醍醐天皇第一皇子克明亲王之子也被赐姓源氏,也是醍醐源氏的一支。这一支后来渐渐衰弱,直到镰仓时代就消亡了。

主要人物:

源 高明:(914~983)醍醐天皇第十皇子,在京都四条建立了豪华的宅邸,出身左大臣,后来因为藤原氏的攻击而在政界失势,隐退了。赠从一位。有人认为源高明是《源氏物语》光源氏的原型。

源 俊贤:(959~1027)高明子,位至正二位权大纳言。被称作“一条朝の四纳言”之一,是摄关政治下少有的能吏。其子隆国,孙俊明都达到了大纳言的官位。

源 博雅:(918~980)醍醐天皇第一皇子克明亲王之第一王子。管弦名家,非参议从三位皇后宫权大夫,封号长秋卿。

醍醐源氏的生存期已经进入了摄关时期,俊贤、隆国、俊明的官位足以证明在摄关政治下,醍醐源氏的生机还是丝毫没有缩减。

(九)村上源氏

村上天皇第七亲王具平亲王之子源师房为始祖。此家与摄关家关系非常,所以和摄关家一起显赫。崛河天皇时曾经有过“左右大臣、左右大将、源氏同时に相并ぶ例、未だ此の事あらず”的议论,而后又有“近代公卿廿四人、源氏の人半ばを过ぎるか、未だ此の如き事あらんか”这样的说法。可见村上源氏在室町时代之前,是可以与摄关家想对抗的高家。村上源氏一直世袭源氏长者的称号,直到足利义满讲源氏长者夺到足利家,才失去了这个称号。

重要人物:

源 师房:(1008~1077)赐姓源氏,娶藤原道长之女,出任右大臣,直至从一位太政大臣。

源 俊房:(1035~1121)师房长子。侍奉五代天皇,出任从一位左大臣。

镰仓时代之后,村上源氏改苗字为久我,并分出了诸多分家,成为堂上家最多的源氏家族。其堂上家都有:久我家,久世家,中院家,六条家,岩仓家,千种家,东久世家,梅溪家,爱宕家,植松家。并且出了北畠、赤松两个武家的著名姓氏。

(十)冷泉源氏

一支神秘的源氏。从古至今的“源氏二十一流”里都有它的名字,但是谁也不知道有谁是冷泉源氏的人……

(十一)花山源氏

花山天皇皇孙延信王为始祖,虽然称姓为源,但是仍然以某某王为名。出任皇族的祭司,世袭神祗官的最高官位正一位神祗伯,因而被称作“伯家”。在室町时代以前,以“伯家神道”控制全国的神社。后来在室町时期,神祗大副吉田氏的吉田神道得到流行,伯家才渐渐衰落。其后改姓白川,成为堂上人。

花山源氏是神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三条源氏

三条天皇第一皇子敦明亲王为始祖,从滴流源通季开始世袭正亲正的官职,后来被恢复五位王族的地位。

三条源氏也是有“专业”的源氏。

(十三)后三条源氏

后三条天皇第三子辅仁亲王为始祖。辅仁亲王之子源有仁是著名的人物。也有说法在平家物语里出现的源赖朝的家臣田代信纲是后三条源氏的后人。

著名人物:

源 有仁:(1103~1147)辅仁亲王第二王子。官位为从一位左大臣,在书道、礼仪、管弦、诗歌方面都很有建树,据说是公家礼仪的完善者。

后三条源氏的后人只有源有仁比较出名,之后的情况不大而知,不是堂上家,也没有形成武家。

(十四)后白河源氏

后白河第三皇子以仁王暗中帮助源氏的后人举兵对京都的平氏反攻,被平氏发现,威逼后白河天皇降臣籍与以仁王,故而赐姓源氏称为源以光。之后流放土佐。

(十五)顺德源氏

顺德天皇的第五皇子忠成王、第六皇子善统亲王之子孙就是顺德源氏。

著名人物

源 善成:(1326~1402)顺德天皇末裔,称作“四辻宫”,后来在足利义满的支持下,出任正二位左大臣,但旋即出家。是歌人、学者。成为了二条家的养子。

顺德源氏分支不多,嫡系成为了摄关家的养子。

(十六)后嵯峨源氏

后嵯峨天皇的第二皇子宗尊亲王担任镰仓将军之后,其子惟康王准备继任将军,所以朝廷赐姓源氏,可是之后幕府将源惟康追放回京都,他变恢复了皇族的地位,所以后嵯峨源氏只有一代。

(十七)后深草源氏

与后嵯峨源氏相同,也是因为出任幕府将军才获赐源氏的,对象是后深草天皇的皇子久明亲王。后来绝嗣,由摄关家继承家门。

(十八)正亲町源氏

正亲町天皇的子孙,过继给丰臣秀吉当养子的八条宫智仁亲王创立。是为最后一代源氏。后来成为广幡家,为堂上家之一,极官是从一位内大臣。

平氏:

平氏与源氏一样,都是皇族下赐臣籍时赐予的姓氏。与源氏不同的是,源氏一般赐予皇子、皇女、皇孙,而平氏则大多赐予皇孙之后裔,换句话说,源氏在皇族地位上较平氏为高,因此通常认为平氏在家格上是低于源氏的。

正像源氏的由来是《魏书·源贺传》里的:“卿之先与朕同源,可为源氏”,一般认为平氏称号也有源自中国古籍的说法,但是具体的说法不详。

和源氏相比,平氏的流派不是很多,史上只有四支平氏,即:

(50代)桓武平氏

(54代)仁明平氏

(55代)文德平氏

(58代)光孝平氏

后来桓武平氏从地方武将首领的身份掌握了政权,并且与清和源氏开战,乃至于后来衍生出分家无数,所以一般人们口中的“源氏”、“平氏”就指的是“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

下面浅显的介绍下:

(一)桓武平氏

桓武天皇皇子众多,其中有四个皇子的子孙被赐姓了平氏,即葛原亲王、万多亲王、仲野亲王、贺阳亲王,但是后来繁荣并且留下历史的,只有葛原亲王一支,而葛原亲王流又分为两流,即高栋王流和高望王流。

(1) 高栋王流:平高栋为始祖,是葛原亲王第一王子。作为长子,成为公家留在京都。后来通过与高望王流的联姻,得到了在朝廷的势力。但是随着平氏被源氏打败,他们也消沉了。本家被流放,而分家则继续担任殿上人,分出了唐桥家、西洞院家、安居院家、乌丸家四个堂上家家格的公家。

主要人物:

平 高栋(804~867)825年赐姓“平朝臣”,从四位下。历任大藏卿、参议、春宫大夫、权中纳言,最后为正三位大纳言。

平 惟范(855~909)平高栋三子。历任五位藏人、民部大辅、大藏卿、最后为从三位中纳言兼右近大将。

平 时忠(1130~1189)父为兵部大辅时信,拥立宪仁亲王失败而被流放,后来通过和高望王流平清盛的关系回到朝廷,述任正五位下,历任藏人头、右大弁、中纳言,最后成为正二位权大纳言。但是随着伊势平氏的没落而没落,失官。

(2) 高望王流:平高望为始祖,作为上总介下行到关东地区,生有四子:常陆大掾平国香、上总介平良兼、镇守府将军平良持,陆奥介平良文。分出了许多地方的武家。后来成为两支—-坂东平氏和伊势平氏。

主要人物:

平 高望:(839~911)889年宇多天皇下诏赐姓平朝臣。出任上总介,最后死于上总。

平 将门:(903~940)平高望三子镇守府将军平良持之子,占据东国自称“新皇”与京都的朝廷敌对。后被讨伐,处斩。被认为是武家出头的标志。

1. 坂东平氏:平良文的子孙散布在关东成为三浦氏、土肥氏、秩父氏、畠山氏、千叶氏等等的武家。所有的这些通称为坂东八平氏。由于官制上东国的许多国家的国司都要由皇族出任,所以坂东平氏深入其中,形成了非一般的势力。最后又分出了梶原氏、大庭氏、长尾氏等等。

主要人物:

平 良文:(886~953)平高望之子,官位为陆奥介。《今昔物语》中有其逸事。

平 忠赖:(930~1019)良文子。武家。在下总和武藏两国扩张势力,形成了关东平氏武士团。

2. 伊势平氏:伊势平氏出自平国香的子孙,是平氏嫡流。从平维衡开始与清和源氏一同侍奉藤原道长之后,源氏与平氏就开始被称作“武家双壁”。但是平氏的势力和官位都一直在河内源氏之下。仰仗着摄关家的权力,伊势平氏在西国拥有了极大的势力,后来介于摄关家的无能,伊势平氏的支流平清盛夺取了朝廷的实权。

主要人物:

平 国香:(?~935)平高望嫡子。武家。官位常陆大掾。引发平将门之乱。

平 维衡:(?~?)平国香子贞盛四子。从四位上下野守、伊势守、上野介、常陆介。被认为是伊势平氏之祖。

平 清盛:(1118~1181)伊势平氏栋梁忠盛嫡子。介入院政与摄关家的矛盾,取得了政权,并打败了源氏。后来出任从一位太政大臣,位极人臣。

后来源氏再兴,平氏被击败。大多数的后人被消灭,分支有北条氏(镰仓幕府执权)、关氏,还有萨摩的种子岛氏、对马的宗氏、尾张的织田氏等。

(二)仁明平氏

仁明天皇之孙雅望王和行忠王以及惟时王的子孙被赐姓平朝臣。

主要人物:

平 雅望:(?~?)从四位上弹正大弼、神祗伯。

这支平氏三代而没,成为堂下人。

(三)文德平氏

文德天皇皇子惟彦亲王的子孙被赐姓平朝臣,但是这支根本没有得到殿上人的资格,直接就没落了。

(四)光孝平氏

光孝天皇之孙式胆王和兴我王赐姓的平氏。与光孝平氏一样,都是是忠亲王的后裔。这支平氏与高栋王流的平氏通过联姻,逐渐融合。

综上所属,平氏分出了许多的武家,是武家栋梁之一,但是公家方面只有高栋王流的分家:唐桥家、西洞院家、安居院家、乌丸家四家直到最后还拥有着上殿的权利,成为堂上家。

藤氏

在大化革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臣镰足被天智天皇赐姓“藤原”,藤原家族就这样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日本古代有“四大姓”之说,即“源、平、藤、橘”,其中“藤”就是“藤原”。而在这四姓之中,藤原氏则是贵族的顶级名门。 

(一)起步

中臣氏的祖先是天儿屋根命。日本古代传说中,在八百万众神集聚在天安河原的时候,有一位取下天香山公鹿的肩胛骨及天之朱樱树皮,占卜神意并致祝祷之词的神祗,就是天儿屋根命。由这个故事为介,中臣氏代代出任“神祗伯”的官职,也就是朝中的祭祀官,中臣镰足也一样,只不过后来从神祗伯改任了内臣,才参与了大化革新的。参与了政治的中臣镰足,帮助大兄皇子除掉了飞鸟时代的豪门—-苏我氏,从而掌握了政权。

镰足死后,其子不比等介由父亲的身份出仕朝廷。而这个时候日本制定了“八色の姓”,不比等正式受赐“藤原朝臣”的姓氏。之后积极参与政治,参与了《大宝令》的编制,可谓是颇得朝廷重任,之后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文武天皇和圣武天皇,和天皇家建立了联系,之后又将自己的四个孩子都带进朝廷,打破了当时贵族“一家一人”的继承方式,奠定了藤原氏的基础。

而就是不比等的这四个孩子,派生出了“藤原四家”。

主要人物:

中臣 镰足:(614~669)中臣氏,初名镰子,后改名镰足,字仲郎。是大兄皇子(天智天皇)的心腹,帮助他打压苏我入鹿,后来受封大织冠(飞鸟时代最高爵位)和“藤原”姓,官职是内臣(うちつおみ)。据称“伟雅,风姿特秀”。被认为是藤原氏的始祖。

藤原 不比等:(659~720)中臣氏、藤原氏。镰足次子。真正从神祗官家族过渡到太政官家族,帮助天智天皇、文武天皇制定《大宝令》、《养老令》(过程中过世),并且与天皇家联姻,成为外戚,四个孩子分成了藤原四家。官位为:正二位右大臣。赠正一位太政大臣,谥号为文忠公、淡海公。其后妻是県犬养三千代(橘三千代),也就是名门橘氏的始祖。

(二)藤原四家

不比等的四个孩子:武智麻吕,房前,宇合,麻吕都在朝中担任议政官,官位隆高。后来形成了藤原氏的四家,南家,北家,式家,京家。按照当时的习俗,武智麻吕是嫡长子,所以南家应该为藤原氏的嫡流。但是后来南家、式家、京家纷纷没落,只有北家繁荣昌盛,所以有的学者就说房前当时担任内臣,实际官职比武智麻吕高,所以北家才为嫡流。这貌似是一种为尊者讳的说法。

四兄弟在朝中可谓呼风唤雨,进一步完善律令官制,并扩大藤原氏的势力,这是藤原氏第一次的小小繁荣,但是737年天花(日语称作“天然痘”)流行,上列的四兄弟纷纷染痘死亡,刚刚繁荣的藤原氏立刻失势,橘氏、僧玄昉、吉备真备纷纷掌握了朝廷的实权。

数年后,藤原南家的藤原仲麻吕(武智麻吕之子)依靠光明皇后(藤原氏)的力量在橘诸兄死后掌握了朝廷,并且消灭了橘诸兄之子橘奈良麻吕。由此得到了无上的权势,被赐名惠美押胜,也成为太政大臣,藤原南家达到顶峰。但是随着光明皇后的去世,孝谦上皇引发了仲麻吕之乱,藤原仲麻吕一家多被杀或者被流放,藤原南家就这样在短暂的光辉之后没落了。

淳仁天皇被孝谦上皇囚禁之后,孝谦上皇重新践祚,称为称德天皇。而称徳天皇不久过世,天皇位的继承问题引发了朝廷的政争,最后光仁天皇即位,而帮助光仁天皇的就是藤原式家的藤原百川。后来藤原百川拥立山部亲王,也就是后来的桓武天皇,并且迁都平安京。而藤原百川就是平安京的主要设计者。但是和藤原南家一样,不久之后,藤原式家就在药子之变中失势,百川长子藤原绪嗣被嵯峨天皇冷落,从此式家远离了政权。

嵯峨天皇即位后,设立了许多令外官,藏人就是一例。其类似于天皇的直属秘书,而首任藏人头(类似秘书长)就是藤原北家的藤原冬嗣。借此机会,冬嗣进入了朝廷的权利中枢,并且进一步与天皇联姻,最后在他的次子藤原良房的时代,成了文德天皇的摄政,是为日本第一位非皇族的摄政。随后在良房死后,他的养子基经拥立了光孝天皇,光孝天皇为了报答基经,设立了关白职,这也是关白之始。而良房死后,摄政、关白都被废止,宇多天皇想要遏制藤原北家的势力,搬出了菅原道真,但最终被藤原北家打倒,而到藤原师辅的长子藤原伊尹的时候,终于将摄政、关白复兴,之后在侄子藤原道长的手中,藤原氏真正的稳稳的控制了朝廷。

藤原南家:

在仲麻吕之后,失去强势。但是在平安时代初期,武智麻吕长子藤原丰成之子藤原继绳和武智麻吕三子藤原乙麻吕之子藤原是公,还相继出任右大臣,维持着南家的势力。不过后来在伊予亲王之乱中继绳之子乙睿和是公之子雄友失势,渐渐没落,下行的地方,在平安中期上面两支的后人藤原为宪成为武家,成为伊东氏、工藤氏、二阶堂氏、相良氏、吉川氏、天野氏的祖先。

另一方面,平安中期时,武智麻吕四子巨势麻吕在藤原北家的朝廷中,还坚持着殿上贵族的身份,并且出了多位学者,后来产生了藤原南家唯一的一支堂上家—-高仓家。

主要人物:

藤原 武智麻吕:(680~737)藤原不比等长男。藤原南家之祖。历任式部卿、中纳言、大纳言、右大臣,737年染痘,临终时在病床上受封正一位左大臣。后来赠太政大臣。

藤原 丰成:(704~766)武智麻吕长子。在父叔藤原四兄弟染痘死后,成为了藤原氏上(氏长者)。历任兵部卿、参议、右大臣。后与弟藤原仲麻吕在朝廷上对立,在橘奈良麻吕中受到牵连,左迁太宰权帅。764年,弟仲麻吕失势,他重回朝廷出任从一位右大臣。

藤原 仲麻吕:(706~764)武智麻吕次子。在橘诸兄死后开始得势,历任民部卿、参议、式部卿。帮助施行祖父不比等所定的《养老令》,得到朝廷的信任。后出任太政大臣,是日本史上第一位非皇族的太政大臣,同时被赐姓名为“恵美押胜”。后来与孝谦天皇对立,发动仲麻吕之乱,失败,被斩首。

藤原 继绳:(727~796)丰成次男。历任信浓守、兵部卿、中务卿,最后成为右大臣,兼任皇太子傅、近卫大将。掌握了朝政。赠从一位。

藤原 是公:(727~789)武智麻吕三子乙麻吕之子。历任式部大辅、参议、中纳言、大纳言,最后成为从二位右大臣兼近卫大将。赠从一位。被评论为做事干练的有能人。

藤原 为宪:(?~?)在平将门之乱中,帮助藤原秀乡杀败将门,成为东国有力的武士。伊东氏、工藤氏、二阶堂氏、相良氏、吉川氏、天野氏之祖。

藤原 范季(1130~1205)能兼之子,武智麻吕四子巨势麻吕的后人。出任为摄关家九条兼实的管家,后成为后白河法皇的近臣,官位从二位式部权少辅。赠从一位左大臣。后代成立藤原南家唯一的公家—-高仓家。

藤原式家:

以藤原宇合为始祖。由于宇合染痘病亡,其长子广嗣遭到政敌攻击而左迁,愤而引发叛乱,被镇压。其弟良继则和百川则顺利在朝廷取得了权势。后来由于药子之变失势,被藤原北家压制。在北家的冬嗣死后,藤原绪嗣本欲重新掌握朝廷,但是在承和之变中,其从兄弟藤原吉野被流放,这对式家一个极大的打击,从而失势,彻底没落了。自此之后,式家没有出过殿上人。平安中世之后,式家以儒学为家业,成为了学问之家。

主要人物:

藤原 宇合:(694~737)不比等三子。曾经担任遣唐副使入唐,回国后成为正三位参议兼式部卿兼太宰帅。藤原式家之祖。

藤原 广嗣:(?~740)宇合长子,从五位下大和守兼式部少辅,被反藤原势力诬告,左迁太宰少弐,在九州起事,被击败,处死。

藤原 良继:(716~777)宇合次子。由于兄广嗣之乱被流放伊豆,两年后回京,出任从三位参议。后来拥立白壁王为光仁天皇,出任内大臣,赠从一位。

藤原 百川:(732~779)宇合八子。和兄长良继共同击败右大臣吉备真备,最后成为从三位式部卿兼近卫大将。赠从二位右大臣。

藤原 续嗣:(774~843)百川长子。在药子之变后,继续出任正三位大纳言,最后位至正二位左大臣。

藤原京家:

以藤原不比等四子藤原麻吕为始祖,在藤原四家中十分低调,并且官位都不高,唯一一个官位达到参议的藤原滨成还遭到了流放的命运。在平安朝,出了许多位学者和歌人,在风雅之道上优与其他三家,并且将女子藤原河子送进皇宫,生下了仲野亲王,也就是后来的宇多天皇,将自家的血脉融入了皇室。但是京家后来没有出现拥有殿上人资格的分家,在武家方面,越后的直江家自称为京家后裔。

主要人物:

藤原 麻吕:(695~737)不比等四子。历任左京大夫、参议、兵部卿,从三位。藤原京家之祖。

藤原 滨成:(724~790)麻吕之子。从三位参议,后来被桓武天皇外放到九州为太宰帅,后来被贬成为权帅,最后被没官流放。

藤原 贞敏:(807~867)滨成之孙。下级贵族,历任主殿助、雅乐头,最后为从五位上扫部头。琵琶名手。

藤原北家:

以藤原不比等次子藤原房前为始祖。经过南家、式家的兴衰,最后成为藤原氏氏长者,并且逐一击败菅原氏、村上源氏等家族,统领了朝廷,并且持续近千年。从道长开始正式确立了对摄政、关白的世袭地位,并且从道长一支之后分出五家,也就是后来的五摄家。还有无数的支流,形成了许多公家分家和武家分家。可以说,四大姓氏之中最成功的,莫过于藤原家,特尤其是北家,对于日本历史的影响力长达1000年。

因为藤原北家的兴盛,除了嫡流之外还产生了许多庶流,下面一起介绍:

1. 北家本流:又称摄关流。藤原房前之三子真楯之流,也就是后来出了道家的这一流。这一流后来分出了近卫、鹰司、九条、一条、二条五家独占了摄政、关白之位,又分出了大臣家家格的醍醐家,半家家格的富小路家,可谓位极人臣。

2. 鱼名流:藤原房前五子,后来又分出了利仁流、山荫流、末茂流(六条藤家、善胜寺流、四条家流)、秀乡流。其中四条家流出了羽林家家格的园池家、四条家、山科家、西大路家、鹫尾家、油小路家、栉笥家、八条家,而秀乡流则出了武家的奥州藤原氏、小山氏、结成氏、佐野氏等。而山荫流则出了奥州伊达氏。利仁流则有斋藤氏、加藤氏。

3. 房前裔诸流:藤原冬嗣次子藤原房前后裔末枝。

4. 真永流:藤原真永为始祖。

5. 真夏流(日野家流):藤原真楯三子藤原内麻吕长子藤原真夏为始祖,分出了11家名家家格的堂上家。

6. 内麻吕裔诸流:藤原真楯三子藤原内麻吕为始祖。

7. 长良流(法性寺流):藤原冬嗣长子藤原长良为始祖。

8. 良门流:藤原冬嗣六子藤原良门为始祖。后代有紫式部。

9. 高藤流(劝修寺家流):藤原长门的次子藤原高藤为始祖。有13家名家家格的分家,武家则有名门上杉氏分家。

10. 冬嗣裔诸流:藤原内麻吕次子藤原冬嗣的后裔。

11. 时平流:藤原基经长子藤原时平为始祖。

12. 实赖流(小野宫家流):藤原忠平长子藤原实赖为始祖。

13. 师尹流(小一条家流):藤原忠平五子藤原师尹为始祖。

14. 伊尹流(世尊寺家流):藤原师辅长子藤原伊尹为始祖。

15. 兼通流:藤原师辅次子藤原兼通为始祖。

16. 为光流:藤原师辅九子藤原为光为始祖。

17. 公季流(闲院家流):藤原北家仅次于摄关流的一流。以藤原师辅十二子藤原公季为始祖。分出了清华家家格的公卿四家(三条、西园寺、德大寺、今出川),大臣家家格的公卿两家(正亲町三条、三条西),羽林家、名家、半家无数。此家一直风光到幕末。

18. 道隆流(水无濑家流):藤原兼家长子道隆为始祖。分有羽林家家格的5家。

19. 道纲流:藤原兼家次子藤原道纲为始祖。

20. 道兼流:藤原兼家三子藤原道兼为始祖。分出了武家宇都宫氏、小田氏。

21. 赖宗流(中御门家流):藤原赖宗为始祖,分出了羽林家家格的9家。

22. 教通流:道长四子藤原教通为始祖。

23. 长家流(御子左流):分出羽林家家格的贵族4家,武家方面则分出了那须氏。

24. 师实裔诸流(花山院家流):以藤原赖通三子藤原师实为始祖,分出了花山院、大炊御门两家拥有清华家家格的名门。还有羽林家家格的堂上人5家。

25. 师通裔诸流:藤原师实长子藤原师通为始祖。

26. 赖长流:藤原忠实次子藤原赖长为始祖。

综上,介绍了藤原四家,之后通过院政和武家政权,藤原氏还有一些变动,不过在朝中,70%以上的公卿都是藤原氏出身,这点是无可厚非的。

橘氏:

橘氏是皇族的后裔,在奈良、平安两朝出过许多的公卿,成为显赫一时的名门。但是在室町中期宗家绝嗣。

(一)橘氏的诞生

橘氏的祖先是美努王。美努王是敏达天皇的曾孙。美努王的妻子是县犬养三千代,本来是朝廷中的女官,轻皇子(后来的文武天皇)的乳母,后来嫁给了美努王,生有葛城王、佐为王。和牟漏女王。之后由于美努王担任太宰帅去了筑紫,县犬养三千代就嫁给了藤原不比等成为了不比等的后妻。并且和不比等生出了光明子和多比能。后来因为光明子成为了圣武天皇的皇后,县犬养三千代便开始进出宫廷,并且对朝局拥有了极大的影响力,帮助藤原不比等建立了藤原家在朝廷的势力。

和铜元年(708年)元明天皇即位,由于县犬养三千代从天武天皇时代就开始在朝廷侍奉,是宫中的实力者,所以将一个里面浮着橘子的杯子赐给了县犬养三千代,并且赐给了她“橘宿弥”的氏姓。所以一般认为,县犬养三千代才是橘氏实际的祖先。

主要人物:

美努王:(?~708)敏达天皇之孙栗隗王之子。历任太宰帅、摄津大夫,官位从四位下。

橘 三千代:(665~733)县犬养东人之子。作为文武天皇的乳母在朝廷拥有权势,曾嫁给美努王和藤原不比等,并且女儿藤原光明子成为了皇后,708年获赐橘宿弥的姓氏,生前获正三位。死后获的正一位和大夫人号。

(二)极盛与低谷

天平5年(733年),县犬养三千代去世,她与美努王生的葛城王和佐为王向朝廷申请继承母亲的橘宿弥的姓氏,得到了朝廷的允许,并且改名为橘诸兄和橘佐为,进一步进入朝廷,操控朝政。在圣武天皇朝和孝谦天皇朝,橘氏的公卿是太政官的首席,掌握着朝廷的权势。天平胜宝2年(750年),朝廷赐“朝臣”的姓给橘氏,所以之后,橘诸兄的后人就称姓“橘朝臣”。

由于藤原四兄弟因为天花纷纷倒下,掌握朝局的橘氏在诸兄的时候达到全盛,朝中有很多公卿都是橘氏的姻亲和同族,并且橘氏和藤原氏的关系非同一般,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政敌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这两家新贵族蒸蒸日上的形态是相似的。

但是,橘氏的全盛期并没有持续多久,天平胜宝9年,诸兄病亡,朝廷中就出现了橘氏和藤原氏争雄的局面。而两方的主力是橘诸兄之子橘奈良麻吕和藤原家的藤原仲麻吕。最后藤原仲麻吕兴起了“橘奈良麻吕之乱”,诬告橘奈良麻吕谋反,并且将奈良麻吕下狱处死。

橘氏的全盛期就这样过去了,并且遭到了极大的打击。此后数年,橘氏一族之保持了殿上人的资格,而失去了公卿的地位。

主要人物:

橘 诸兄:(684~757)美努王和县犬养三千代所生长子,葛城王。736年向朝廷请求继承母亲的橘宿弥姓而舍弃王的姓,被世人所不解。由于天花流行,藤原四兄弟病亡,许多公卿都染病,所以出任大纳言,参与朝政。738年成为右大臣,主持朝政。743年为从一位左大臣,而又在749年成为正一位。是日本史上极少数在生前获得正一位的人。官位为正一位左大臣兼太宰帅。初代橘氏长者。

橘 佐为:(?~737)美努王和县犬养三千代所生次子,佐为王。736年和兄长葛城王一起上奏获得母亲的姓氏橘宿弥,是极少的自愿降为臣籍的例子。737年成为正四位下中宫大夫兼右兵卫督。但是在同年死去,一般认为和藤原四兄弟同样死于天花。

橘 奈良麻吕:(721~757)橘诸兄和藤原多比能之子。由于父亲橘诸兄受到圣武天皇的宠信,历任大学头、侍从、参议、正四位下右大弁,后因父亲诸兄逝世,和藤原家的藤原仲麻吕对立,而在圣武天皇驾崩后彻底失实,为了和藤原仲麻吕争斗而密谋拥立黄文王即位,泄露,被处死。847年,藤原仲麻吕叛乱,被杀,奈良麻吕被平反,追赠太政大臣。二代橘氏长者。

(三)短暂的中兴和永久的没落

这时的橘氏,出现了第二位影响家族命运的女性,那就是嘉智子。嘉智子是奈良麻吕的孙女,以殿上人之女的身份入宫,得到宠幸,成为了嵯峨天皇的皇后被尊称为檀林皇后。与藤原氏一样,橘氏也利用天皇亲家的身份,积极扩张了势力,并且进一步升任公卿,进入权力中枢。后来檀林皇后生下了政良亲王,并且成功即位为仁明天皇,檀林皇后之兄橘氏公便利用天皇外戚的身份主宰了朝廷,可谓呼风唤雨。虽然在这期间发生了橘氏旁系橘逸势的承和之乱,橘氏的势力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削弱,但是在檀林皇后在世的这一段时间,橘氏的地位还是十分稳固,并且逐渐变强的。

但是随着檀林皇后的过世,和仁明天皇的驾崩,藤原家再次成为了天皇的外戚,并且逐步完成了摄关政治的结构。相反,橘氏一门缺少进身的条件,又没有杰出的一门首领带领橘氏进行复兴,所以橘氏一门从公卿的位子慢慢的下降,而到永观元年(983)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橘氏的公卿,橘氏的后裔彻底变成了中下级贵族,远离了权利中枢。

主要人物:

橘 嘉智子:(786~850)橘奈良麻吕之子橘清友的女儿,嵯峨天皇皇后,别名檀林皇后。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出身橘氏的皇后。由于笃信佛教,建立了日本第一所禅寺—-檀林院的得到“檀林皇后”的称号。在朝积极培养橘氏的势力,在嵯峨天皇死后成为太皇太后,设立橘氏一门的学府—-学馆院以彰显橘氏的势力。据说是一位强势的皇后。

橘 氏公:(783~848)橘清友之子。历任五位藏人、藏人头、参议,最后位至从二位右大臣。死后赠从一位。橘氏长者。

橘 岑继:(804~860)橘氏公长子。历任藏人、左近卫少将,官至正三位中纳言。据说是位倾心与文化之人。橘氏长者。

橘 逸势:(782~842)橘氏旁支,橘入居之子。804年和空海、最澄通行作为遣唐使前往中国,后来回国。842年参与拥立恒贞亲王之事,被发现,逮捕,流放伊豆,在流放途中病死。853年没赦免,赠从四位下。是和空海、嵯峨天皇共称“三笔”的优秀书法家。

橘 广相:(837~890)橘氏长者阿波守橘峰范之子。向菅原是善学习礼法与知识,侍奉阳成天皇、光孝天皇、宇多天皇三代,历任文章博士、式部大辅、左大弁,直至正四位下参议。但是引起“阿衡事件”,被藤原氏陷害而失势。赠从三位中纳言。著名学者。

橘 好古:(893~972)橘公材之子。橘氏长者。历任大学头、大藏大辅、民部大辅、左中弁、右大弁,最后成为正三位大纳言。是当时的能吏和著名学者。

橘 恒平:(922~983)左近少将橘敏行之子。历任修理大夫、近江权守,获封正四位下参议。是橘氏最后一位公卿。

(四)后世

橘氏没落之后,大致分为两大部分。

武家方面:1.当初为了压制叛乱的藤原纯友,作为太宰权帅发兵到九州的橘公赖的后人在筑后成为了土豪,称为筑后橘氏。有一种说法认为蒲池氏出自筑后橘氏,不过也有说法认为蒲池氏出自藤原氏。2.镰仓时代的武家橘公业建立了小鹿岛氏。3.楠木氏。楠木正成作为著名的武士已经不需要再多介绍,传统意义上认为他是橘氏的后人,不过现在的学者考证其很有可能是伊予橘氏的后人(越智氏)。4.战国时代飞弹的内内岛氏自称是橘氏的后人,但是作为战国最为神奇的灭族方法,被雪埋了。

公家方面:由橘则隆的子孙将嫡流存续了下去,代代出任橘氏长者。虽然只有五位的官位,不过好歹保存了最后一家橘氏的堂上家。可是在16世纪的时候嫡流断绝,也就断送了最后一家橘氏的堂上家。后来堂下家的青山家、深井家、和田家都是橘氏的分家。不过橘氏作为四大姓氏之一,也就保留了这三家堂下家。

后记:

橘氏是传统上所说的日本四大姓—-“源平藤橘”四家中最后一家。关于四大姓氏的说法,很多人产生疑问,因为在四大姓中,橘氏完全不可以和另外三者比较。源氏和平氏是武家的栋梁,三个幕府都是源氏开创,而平氏也出了许许多多的大名,也有许多的霸主。藤原氏则可谓公、武两道都很优秀,不过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藤原的摄关政治。一个家族统治了朝廷1000年之久,也的确在世界史上都少见。而橘氏呢……有的学者认为“日本的四大姓是仿效中国的四大姓氏,为了统一语感而讲橘氏牵强的加入的”。的确,橘氏活跃的时间只在飞鸟中期到平安中期,之后就渐渐消亡了,乃至于后来除了楠木正成之外(楠木的出身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橘氏,而是越智氏的伊予橘氏)武家方面橘氏没有丝毫建树,甚至连公家方面橘氏一族也没有了堂上家。而橘氏还能跻身四大家族的原因,本人认为有以下几条。

1.橘氏是皇族出身的姓氏。皇族出身的姓氏不少,源、平、橘、清原、在原都是,不过橘氏最为特殊的是,他是“自愿”降为臣籍的皇族,传说是为了制衡藤原氏的苗头。但是本人认为橘氏能够跻身四大姓氏的原因还是因为与其他皇族出身的大姓相比,橘氏在日本历史上的活跃时间要长的很,不像在原、清原等家族降为臣籍之后,直到末世都在四、五位徘徊。

2.橘氏的关系网。橘氏从出身的那一刻就和藤原氏结下了不解之缘。诸兄的母亲是藤原四兄弟的后母,正妻是同母异父的藤原多比能,虽然后来橘氏和藤原氏的关系大多是政敌,但是其两家的血脉联系可谓非同一般。另外,橘氏本身就是皇族的后裔,而又出了檀林皇后,并生下了仁明天皇,将橘氏的血脉融入了皇家的血统,从这点来说,只有源、平、藤、橘四大族有这样的机会和经历。

3.橘氏的政治地位。纵观日本的历史,在藤原氏兴起的历史上,除了武家的源、平建立了幕府或者控制幕府掌握了莫大的权势,只有橘氏在某些时期战胜了藤原氏,掌握了政权,并且得到了很高的官位。(菅原道真大人被我华丽丽的无视了……)简单说,就本人手中的资料来说,有史以来,日本只有巨势德陀、三条实美、藤原仲麻吕、藤原永手、藤原宫子和橘诸兄六个人是在生前获赠正一位的,这种人臣之极的官位,或许正能说明橘氏在日本史上的地位,即时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总之,橘氏之所以能够跻身于“四大家族”的理由为:出身高贵、较长时间的公卿历史、与天皇和摄家关系非比寻常、在天皇家中融入了自家的血脉、曾经在某一历史阶段非常显赫(重点是非常这两个字)。当然,橘氏的历史终究不是可以和另外三家所相比的,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橘氏在室町时代之后已经绝迹,不像其他的家族可以持续到最后的最后。

在原氏:

和源平橘三氏相同,在原氏的出身也是皇族被降为臣籍时所赐的姓氏。

1.出身

在原氏的血脉是平城天皇系的。

平城天皇有皇子三人,即高岳亲王、巨势亲王、阿保亲王。当是平城天皇宠爱“妖女”藤原药子,荒于国政,整日享乐,终于将身体搞垮,让位给自己的弟弟嵯峨天皇。由于自己是接受兄长的让位成为天皇的,所以嵯峨天皇将自己的侄子高岳亲王立为太子。后来平城天皇预谋复位,引发“藤原药子の变”,失败,平城上皇出家,药子自杀,而高岳亲王也被废,勒令出家,法号“真如”,史称“真如法亲王”。而他的庶兄阿保亲王则左迁太宰权帅。

天长三年(826年),淳和天皇下诏,着令高岳亲王、阿保亲王之后人赐予“在原朝臣”氏姓,据称,“在原”的由来是《诗经·小雅·常棣》中的“脊令在原,兄弟急难”一句。

不过,由于真如法亲王死于国外,所以实际上使用“在原朝臣”并且还被世人所熟知的,只有阿保亲王的子孙,也就是在原行平、在原业平兄弟。

主要人物:

高岳亲王:(799~865)平城天皇第三皇子。父亲平城天皇退位后成为皇太子,810年药子の变,成为废太子。受封四品亲王,822年出家,成为弘法大师空海的十大弟子之一,法号真如,阿阇梨位,并且著有《胎藏次第》。861年成为遣唐使,864年抵达长安,865年从唐朝返回日本,途中失踪。据说死在了马来半岛。

阿保亲王:(792~842)平城天皇第一皇子,庶出。药子の变左迁太宰府,成为四品亲王太宰权帅。824年其父平城天皇薨氏,嵯峨天皇允许其回京,历任上总守、三品亲王、治部卿、上野守、宫内卿、兵部卿、弹正尹,染病突然死亡,死后受封一品亲王。

2.在原兄弟

高岳亲王的子孙有在原善渊等,不过由于高岳亲王神秘死亡,他的后人失去了保护者,所以只留下了姓名,官位、资历都无法考证,并且到孙辈就不知所踪了。所以主要的在原氏一门是阿保亲王一流。

阿保亲王有三子,长子早丧,另有行平、业平二人。在原氏一门虽然在文德天皇的时代没有得到重用,并且受到了朝廷的监视,但是在清河天皇即位后,便重用了在原行平两兄弟。二人虽为兄弟,但是性格迥异。行平为人老实,精于民政,而业平则生性风流,做出了许多风流韵事,也最终造成了朝廷对在原一门的陷害与不信任。

两兄弟:

在原 行平:(818~893)降为臣籍之后,从藏人、侍从开始,在855年受封从四位下,后来因为莫名的原因到须磨蛰居。清和天皇即位,将其召回京城,封从四位上,与藤原氏共同出任藏人头。后来历任中纳言、民部卿、太宰权帅,最后达到了正三位。是平安初期有名的歌人,《古今和歌集》里有其11首和歌,另外,881年其创立的学馆(专门给自家子弟使用的学校)讲学院设立,在平安时代初期与藤原氏的劝学院名望相当。

在原 业平:(825~880)一岁时降为臣籍,849年成为藏人从五位下,但是文德天皇一代,一直都没有得到提升。清和天皇即位,历任右马头、右近中将、藏人头,最后官位是从四位上右近卫权中将兼美浓权守。据《日本三代实录》记载,在原业平是“体貌闲丽、放纵不拘”是当代的美男子,他善长和歌,《古今和歌集》里有他30首和歌,是三十六歌仙之一。并且传说中《伊势物语》的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业平。在他一生中,传说与3333位女生发生了关系,并且与许多贵族女性发生了禁忌之恋,诸如和阳成天皇之母的藤原高子私通、甚至玷污斋宫并生子等等。这虽然在贵族生活中属于“风雅”的典型,但却间接导致了在原氏在之后的没落。

3.后世。在原兄弟去世之后,由于诸多原因,在原氏一族的官位直线下降,并且最后成为没落贵族,四代内就失去了堂上家的地位。本人认为其原因有二。其一:在原氏兄弟之后,藤原氏就开始独断朝政了,平安时代中期之后除了菅原和橘氏,没有其他家族可以和藤原相抗衡,而在原氏因为没有外援,而后代除了和歌之外没有其他特长,无法得到天皇的赏识,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其二:在原氏在侮辱了斋宫恬子内亲王并生下子嗣后,被认为“与神为敌”,遭到了天皇为首的神道教严重的鄙视和压制,甚至于以后在原氏和高阶氏(业平与斋宫的孩子后来被高阶氏收养,名为高阶师尚,后来的高阶氏其实为业平的后代)的后人被禁止参拜伊势神宫,可见一斑。

主要人物:

在原 栋梁:(?~898)业平之子,歌人,从五位上筑前守,《古今和歌集》有歌4首、《后撰和歌集》2首、《续后拾遗和歌集》1首。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

在原 元方:(?~?)栋梁之子,歌人,《古今和歌集》有14首、《后撰和歌集》8首、《新古今和歌集》9首。

在原 滋春:(?~?) 业平次子,歌人。

后来在原氏到了地方,成为一些地方的豪族,主要有荒尾氏、尾张平手氏(有异议)、上野长野氏三家。而堂上家家格的公家则绝迹。

清原氏:

清原氏是皇族下赐之姓,所以从血统来说,他们与源氏、平氏、橘氏、在原氏相同。不过与其他三个家族相比,他们远离皇族的血统比较远,源氏大多是初代皇子,平氏和橘氏还有在原氏都是二代王子的,而清原氏则大约有四代才出离皇室。

一、出身

清原氏继承的是天武天皇的血脉。

天武天皇子嗣众多,其中六皇子就是清原氏的老祖宗,即舍人亲王。舍人亲王长寿,所以成为皇室重臣,在藤原不比等死后,他成为右大臣与担任左大臣的长屋王一起成立皇族的朝廷,在这段时间里,太政官是由皇族把持的。不过随着天平元年(729)的长屋王之变,舍人亲王虽然没有受到波及,但是势力已经败给了得到光明皇后支持的藤原氏。

舍人亲王生有八子,其中七子大炊王最后即位成为了淳仁天皇,而他的哥哥,也就是舍人亲王的长子三原王,就是后来清原氏的直系先人。

清原氏是由两支构成的,即为三原王之子小仓王和石浦王两支。延历23年(804),小仓王和石浦王上奏朝廷,希望下降臣籍,更好的拱卫皇室,于是桓武天皇下诏,赐姓小仓王和石浦王的后人“清原真人”,于是清原氏就诞生了。

不过与其他皇族赐姓之后不同的是,清原氏一开始受赐“清原真人”姓氏的两人,即贞代王和繁野王,繁野升上了高位,但是繁野王流并没有繁荣,反之,贞代王流虽然后世出了几乎清原氏所有的名人,但是贞代王本人只是大监物的官位,并且子孙的官位一直在殿下人和殿上人交接的从五位徘徊。

主要人物:

舍人亲王:(676~735)天武天皇皇子。是《日本书纪》的编纂总裁。在藤原不比等死后,以一品亲王的身份出任右大臣,和侄子左大臣长屋王共同执政。后来失势。由于儿子大炊王后来成为淳仁天皇,所以加封舍人亲王谥号为:崇道尽敬皇帝。

三原王:(?~752)舍人亲王之子,也被称作御原王。以王的身份出任弹正尹,后来藤原广嗣之乱时,出任治部卿,之后历任大藏卿、中务卿,最后达到正三位。

清原 夏野:(782~837)三原王之孙,小仓王第五王子。赐姓“清原真人”,官位从二位右大臣。平安时代著名皇族学者,政治家,经济家,甚至还有说法他参与了《令义解》。

二、中世

清原氏初期,并没有出名的人物,以贞代王流来说,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贞代王 官位正五位下大监物

—-清原有雄 官位越前守

—-清原道雄 官位大学头

—-清原海雄 官位未知 

—-清原房则 官位丰前介

可见清原氏在平安初期一直是国司阶级。不过自清原氏从皇族分离出来之后,一直注意文学等修养,所以一向是文学、礼法之大家,但是其官位并不高。可以说是学问大家,但是对政治是无力的。而在平安中期,清原氏出了清少纳言,流传下来了《枕草子》这样的举世名作,由于这样的雅名,导致清原氏在后世的青云。

主要人物:

清原 深养父:(?~?)房则之子,历任内匠允、内藏大允从五位下。平安中期著名歌人、古琴名人。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古今和歌集》存有17首。

清原 元辅:(908~990)深养父之孙。历任河内守、肥后守,从五位上。天历五年(951)参加《后撰和歌集》的编纂,被认为是三十六歌仙之一。

清 少纳言:(966~1025)元辅之女。据称原名清原诺子。精通汉学、和歌,天元四年(974)嫁给橘则光,后来离婚,再嫁给藤原栋世。后来成为一条天皇中宫藤原定子的女官,在朝中颇有人缘,留下了名作《枕草子》,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并称“日本文学双壁”。

三、谱系之乱

严格的说,清原氏的谱系到这里就完结了,因为在这里谱系发生了混乱。

一方面,京都的清原氏成为了没落的贵族,下行到下野、纪伊、丰后诸国,并且分出了出羽清原氏。但是总体来说,京城的清原氏渐渐绝迹。

另一方面,日本还有一支氏族获赐了“清原”的氏名,不过他们的姓是“朝臣”,这就是神别家由来的海氏清原氏。

所谓神别,就是日本氏族的四大由来。“皇别”、“神别”、“豪族”、“渡来”。皇别就是皇族下赐之姓氏,神别则是在日本神话中,非天皇之祖天照大神一系的其他神明的子孙,豪族就是地方的土豪,渡来则是从朝鲜、中国来的氏族。

简单说,在原先的清原氏没落之后,神别的清原氏,便继承了原先清原氏的地位,并且大肆的修改了原先清原氏的谱系,将自己融入了以前的清原氏当中,所以清原氏的血脉很乱,谱系也经过很大的修改,所以很难去研究。

主要人物:

清原 令望:(?~?)初官正六位左卫门少尉,元庆2年出任秋田城司,最后为从五位下太宰少贰。出羽清原氏之祖。

四、后世

虽说神别的清原氏通过冒认的方式继承了以前清原氏的贵族地位,而且姓从第一等的“真人”降为了二等的“朝臣”,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真正给清原氏带来繁荣的就是这神别的清原氏。

神别的清原氏虽然血统不同,但是却继承了古清原氏的家学,发扬了文学、汉学,并且正式将汉学作为家学流传了下去,进一步对汉文的古籍做注释,也就是因为这种家业,清原氏得到了朝廷的重视,正式将朝廷的文学、礼法、史学交予清原氏。

也就是这样,清原氏到了这步,终于稳固了自己作为殿上人的位置,并且在后期家格制成立后,组成了舟桥家,成为堂上家之一,跻身于源、平、藤原等氏族之中,而到室町时代之后,清原家更是确定了自家作为国学家族的地位,成为代代天皇的教师,以“明经道”作为家业。后来又分出了庶流的伏原家,成为清原氏两家堂上家。

地方上,古清原氏在出羽国拥有极大的势力,称霸一时,但是在平安末期,藤原氏占据了出羽、陆奥两国,大力打压出羽清原氏,最终将出羽清原氏消灭。

而古清原氏在上野,又有几家武家的后裔,下野宇都宫家的下克上名族,芳贺氏,就是古清原氏的后裔。

主要人物:

清原 宣贤:(1475~1550)战国时代公卿学者。正三位少纳言,将明经、和歌正式当作家业来传授,并且让儿子继承了吉田神社的吉田氏,是日本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史学者、国学者、儒学者。被称为清原氏中兴之祖。舟桥家就从他之后分出。

简单说来,清原氏不同于以前介绍的几个家族,他们是靠明经、和歌而将家族继承下来的文化名家,而之后要介绍的几个家族,也都有拥有各自家族独特特色的,大概在源平藤橘四大族的政治能力下,所谓的其他贵族,大都是以各家的家业而续存的吧。

菅原氏:

日本平安朝大姓 菅原

菅原氏,并非拥有源、平、橘、在原、清原那样皇族的高贵血统,也没有藤原氏的外戚身份,但是他们在日本贵族史上要超越了在原、清原那样的皇族,甚至于和藤原氏的某些分支分庭抗礼。

(一)先世

为了介绍菅原氏和之后的大江氏,所以我们要提到这两者的祖先,也就是日本最初的氏族之一——土师氏。

上面的清原氏中我们讲过,日本的姓氏有“皇别”、“神别”、“土豪”、“渡来”四种,而土师氏既为“神别”、也算的上是“土豪”。

在日本传说中,天穂日命是出云国的国主,他的末裔(十四世子孙),叫做野见宿弥。野见宿弥是垂仁天皇时代的有名的大力士,是被尊奉为“相扑の神”的人物。《日本书纪》记载,那时候垂仁天皇的皇后去世,野见宿弥反对殉死的古老习俗,改用埴轮(はにわ),就相当于我国的人俑,不过日本的埴轮不仅仅是人形,还有家具、器材、动物等种类。由于野见宿弥发明了埴轮,所以天皇命他的子孙代代负责有关墓葬的事宜,任命他们担任“土师职”,所以他们就以“土师”为氏族之名。

百年过后,土师氏一族已经成为了奈良本地的豪族,并且以坟事为技术。古坟时代的诸多大型古坟,大概大多出自土师氏一族之手。

大约自野见宿弥之后,十三传,就到了诸上和古人远房兄弟二人了,而诸人和古人,也就是大江和菅原两家的始祖。

(二)诞生

菅原氏的始祖是土师古人。大约在平安时代初期,土师古人带领自己的一系宗族,迁到大和国菅原邑居住,天应元年(781),朝廷赐予土师古人“菅原”的氏姓,由此,菅原氏一族就诞生了。

菅原氏的诞生与繁荣,基本上是在同一个时期的,古人死后,他的子孙就开始得到重用,并且渐渐得到高官,关于原因,大概有三方面:1.菅原氏一族优于学养,并且对于家族子弟在汉学、和学上的教养很深;2.藤原氏的提携,那个时代已经是平安朝藤原家的时代了,菅原家凭借这和藤原氏的关系,才渐渐得以出任高位;3.朝廷的钦赏,朝廷在平安初期便奖励文学之家,而菅原家可谓典型。以上,诸多的原因,构成了菅原氏的繁盛。所以在菅原氏前三代的时候,可谓平步青云,如鱼得水般的官位上升,直到菅原道真的出现。

主要人物:

菅原 古人:(?~?)土师宇庭之子。天应元年受赐“菅原”的姓氏,是奈良晚期、平安初期著名学者,历任远江介、文章博士、大学头,并从他开始,菅原氏历代都倾心文学。

菅原 清公:(770~842)古人之子。从文章博士开始,历任大学头、式部大辅、左中弁、弹正大弼。延历23年(804)作为遣唐使判官与空海、最澄一同入唐,回到日本后致力于日本的唐土化,位莅从三位,并且允许其搭载牛车进入大内,获得无上的荣耀。被称为“儒人领袖”。

菅原 是善:(812~880)清公之子。历任大内记、文章博士、式部大辅和诸国国守,贞观十四年(872)成为参议,并且兼任勘解由长官。担任文德、清和两代天皇的侍读,并且大量参与诏书的起草工作。

(三)菅原道真

菅原道真是菅原氏的顶尖人物,也是菅原氏转化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菅原道真的上台,是在阿衡事件中努力地结果,阿衡事件中,道真积极劝谏藤原基经,得到了后来宇多天皇的赏识,所以在基经死后,道真得到了重用。后来醍醐天皇即位,更是看重道真的才学,让他参与到了朝政的中心,足以与藤原氏的势力抗衡。901年,藤原时平惧于道真的权势,用谗言的方式使道真左迁,而道真在左迁之地死后,天灾人祸不断,藤原时平一家也突然死亡,而醍醐天皇也猝死,都认为是道真之灵在作怪。所以朝廷立刻给道真平反,甚至追赠了正一位,并且当做天神之一来祭祀。

主要人物:

菅原 道真:(845~903)是善之子。历任文学博士、兵部少辅、民部少辅、藏人头、左中弁、遣唐使、权大纳言,得到了宇多天皇的赏识,升位正三位右大臣(昌泰2年)。昌泰4年左大臣藤原时平谗言,左迁太宰府。死。赠正二位右大臣。后来赠正一位太政大臣。

(四)后世

道真之乱后,世人对于菅原一族则多采用进而远之的态度,并没有让他们在政治上有特殊的贡献,而是让他们继续发挥学养的力量,与大江氏共同出任纪传道的领袖。所谓的纪传道就好比是汉文学、汉史学的权威家族,所以说,后来的菅原家族更多的是文化、文学上的权威。不过从官位和官职来看,菅原家对于政治是无力的,而且公卿的例子几乎为零。直到镰仓时代,出了菅原为长,与镰仓幕府的关系很好,使自己的家格跻身堂上家之列,所以菅原氏后来的高辻家、五条家、东坊城家、唐桥家、清冈家、桑原家六家,都成为了堂上家。

从这点来说,文学为主的在原、清原、菅原、大江四家,菅原氏是最为繁盛的。

主要人物:

菅原 高亲:(876~913)道真之嫡子。历任大学头、右少弁,因为父亲左迁,受到牵连,成为土佐介,后来还京,出任从五位上大学头。

菅原 文时:(899~981)高亲之子。从文章博士开始,历任内记、弁官、式部大辅,参与国史的编纂,是当时屈指可数的文学家。最后官位为从三位非参议。

菅原 为长:(1158~1246)摄关九条家家司,之后历任兵部少辅、大内记、式部少辅,建历元年(1211)从三位,成为公卿,之后成为正二位参议兼大藏卿。从这一代菅原氏超过了同为纪传道的大江氏。是为菅原氏的中兴之祖。

另一方面,菅原家还有一部分下行到地方,形成了久松氏、前田氏、柳生氏、平手氏。(不过后三者都有异议)

大江氏:

大江氏是菅原氏的兄弟,甚至可以说,从出身,乃至后来的道路,都十分的相像。

(一)、出身

大江氏源自于土师氏,和菅原氏的由来相同,有关土师氏,可以参看上面一篇菅原氏的文章。

大概谱系依《尊卑分脉》补完:

土师首┳土师兔━━土师土徳━土师富余━━土师祖麻吕━土师和麿━大江氏

┗土师八嶋━土师身━━土师根麻吕━土师甥━━━土师宇庭━菅原氏

由此可见,大江氏与菅原氏这血脉同源的关系。

大江氏的直系祖先,是土师诸上。延历九年(791)十二月三十日,桓武天皇下赐土师诸上“大枝朝臣”之姓,究其原因,是因为桓武天皇之生母高野新笠,其母是土师氏出身,换句话说,土师氏是桓武天皇外祖母的氏族。

而到了大枝诸上之孙大枝音人的时候,贞观八年(866)十月十五日,音人上奏朝廷,改本姓“大枝”为“大江”。改姓的原因,据说是因为音人认为“大枝”有“强枝若干”之意,词语不祥,所以改为“大江”。

至此,大江氏就正式出现在日本的历史上了。

主要人物:

大枝 诸人:(?~?)生平不详,《日本后纪》有所提及。延历十五年(796)从河内国迁至平安京,开始进入贵族社会。

大江 音人:(811~877)诸人之孙。向菅原清公学习文学,成为当时的才学之士,历任少内记、民部少辅、中弁、大弁,最后官位为检非违使别当参议从三位行左卫门督。

(二)中等贵族

自大江音人开始,大江氏就以文章和和歌为著名,历代的大江一门,都专心于学问,从而得到了朝廷的任用。不过大江氏兴起的时候,已经是藤原氏、橘氏二家的天下,大江氏的发展空间很小,也就只能出任各种文官,成为中级贵族,对于政事实际上是无力的。

在所谓的中古三十六歌仙中,有五位大江氏出身,也许就是证明。

主要人物:

大江 千古:(866~924)大江音人九子,由于精通汉学,成为醍醐天皇的侍读。从四位下伊予权守。

大江 维时:(888~963)千古三子。是当世知名学者,历任醍醐、朱雀、村上三朝天皇的侍读。后来入唐学习《三略》,之后著作出日本第一部兵书《斗战经》。官位为从三位中纳言,赠从二位。

大江 匡衡:(952~1012)维时之孙。和妻子赤染卫门均为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从东宫学士开始,历任文章博士等职,最后成为正四位下式部大辅。

(三)义家之师和幕府之政。

大江氏和菅原氏相比,出世的时间稍微晚一点,而且并没有像菅原氏一样一出仕就得到重用。真正的大江氏获得殿上人的身份,是在平安中期,但那个时候摄关政治都已经形成,藤原氏已经独霸朝廷,所以大江氏并不能获得公卿的地位,直到平安时代末期,匡房的出现。

大江匡房在小的时候便有神童之称,从而得到了天皇的垂青。而在白河天皇的时期,有了脱离摄关政治的倾向,而匡房成人之后,也的确是平安一朝不世出的人才,而匡房不仅得到了白河上皇的宠信,更得到了许多武家的尊重,尤其是匡房后来成了源义家的老师,教授了他兵法以及礼法,而匡房也终于成为大江氏第一个公卿,并通过武家的关系为之后的大江氏打造了基础。

后来匡房之曾孙匡范和广元,反别向公家、武家两方面发展,真正的扩大了大江氏的影响力。

公家方面,匡范的后人在室町时期形成了北小路家,在诸多贵姓之中跻身于堂上家之列(为半家),成为中下级的贵族。

武家方面,大江广元则真正振兴了大江氏。广元通过和源赖朝的亲戚关系,进入到幕府当中,并且得到了信任负责文事工作。后来成为赖朝公文所的别当。文治元年(1185),公文所改为政所,于是乎广元则成为了第一任政所别当,真正的掌握了幕政。后来赖朝暴毙,广元又积极调和北条义时和北条政子的关系,成为幕府里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后来广元的子孙成为各地的地头,形成了毛利、北条(越后)、酒井、安田等武家家族。

表系如下:

匡房━━维顺━━维光┳匡范━━公家流

┣时房 ┏安田氏

┣亲光 ┣毛利氏

┗广元(武家流)┳━季光━┻(越后)北条氏

┣━忠成━(三河)酒井氏

┣━亲广━寒河江氏

┣━宗元━那波氏

┗━时广━长井氏

所以以此看来,后来的大大名毛利一族和德川幕府的酒井一门,都是大江氏的武家后人,从此也能看出,大江氏的兴旺,实际是在武家的。

大江 匡房:(1041~1111)匡衡曾孙。从小被称为神童,19岁出任从五位下式部少丞。后来辅佐白河天皇,与藤原伊房、藤原为房被称为“前三房”。是平安时代屈指可数的大学者,常被时人用来比拟菅原道真,于是得到重用,成为公卿。历任少弁、中弁、大弁、参议、太宰帅,最后的官位为正二位权中纳言大藏卿。

大江 广元:(1148~1225)一开始是下级贵族,成为中原家的养子,后来帮助源赖朝,成为幕僚,负责文事工作,即为镰仓幕府第一代政所别当。后来在赖朝死后,掌握了行政权,列身于评定众之一。

安倍氏:

说道安倍氏,很多人想到的是阴阳师的世家,还有安倍晴明这位日本史上最有名的阴阳师,不过历史上的安倍氏,则是曾经执政的世家大族。

一、出身

安倍氏和源平等家族一样,都是“皇别”的氏族。他们的直系祖先,是孝元天皇的皇子大彦命。孝元天皇是日本第八代天皇,那是的日本还是在神话时代。所以有关当时的记载,都在《古事记》当中。据《古事记》记载,大彦命是孝元天皇的长子,作为四道将军之一,平定了北陆地方。

后来大彦命的后裔分成了阿倍朝臣、那须国造、筑紫国造等氏族,其中阿倍氏,就是我们后来的安倍氏。

时间进入了飞鸟时代,那个时候的史料很混乱,不大清晰,不过宣化天皇(467~539)的时候,任命四个执政的大臣,依次为大伴金村、物部麁鹿火、苏我稲目,和阿倍大麻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飞鸟时代,阿倍氏就在朝廷上拥有了很大的权势,并且是执政官之一。

后来圣德太子开始大化革新,朝廷的局势为之一变,大伴、苏我等族纷纷没落,而大化革新时候的左大臣,就是阿倍一族的阿倍内麻吕,他代表了豪族中支持革新的一派,和苏我氏进行了抗争,最后得到了政治上的胜利。

这一时间的阿倍氏,还积极与皇室联姻,同时让很多本族的才能之士去中国学习,所以从《日本书纪》来看,有很多的遣唐使,都是阿倍氏一族。

主要人物:

阿倍 内麻吕:(?~649)也被写作阿倍麻吕、阿倍仓梯麻吕,飞鸟时代的重臣。推古天皇驾崩后积极参与后嗣的事情,在大化革新中出任左大臣,掌握朝政,并且打击苏我氏一族。死后得到了孝徳天皇和诸多重臣的哀悼。

二、分裂

大约在飞鸟时代的后期,阿倍氏发生了分裂,成了两支氏族,也就是布施臣和引田臣两支。引田臣的首领是阿倍比罗夫,是飞鸟时代著名的将军,相反,布施臣的首领是阿倍御主人,是皇室的外戚,朝廷中的权臣。虽然阿倍氏分成了两支,但是貌似并没有相磔的记录。另一方面,朝廷为了避免阿倍氏的分裂,同时赐予两支“阿倍朝臣”的氏姓,并且进一步在待遇上将两支平等对待。

布施臣支以阿倍御主人为始祖,后来依次有阿倍广庭,阿倍兄雄,都是公卿阶级,并且努力的参与朝政;引田臣支以阿倍比罗夫为始祖,从阿倍比罗夫之孙,阿倍仲麻吕开始,成为殿上人,在京都任职,平安时代初期有安倍安仁,出任了高官。

主要人物:

阿倍 御主人:(635~703)姓为朝臣。从天武天皇的近侧开始,步步高升,最后荣登右大臣的位子,获得从二位,进而统领了朝政。

阿倍 比罗夫:(?~?)658年,率领水军攻打虾夷,后来奉命救援百济,在白村江之战中战败,回到日本后出任太宰府的长官。

阿倍 仲麻吕:(698~770)比罗夫之孙,幼年即显示才学,717年随着第八次遣唐使入唐,在唐朝参加了科举,获得了功名,历任左拾遗、左补阙,并且与李白和王维都有很深的交往。后来几经周折,都无法回国,于是断念,出任左散骑常侍(从3品)、镇南都护、安南节度使(正3品)、安南都护,最后赠潞州大都督(从2品)。汉名晁衡。

三、从阿倍到安倍

从“阿倍氏”到“安倍氏”,改氏的时期说法不一。有史以来第一个姓“安倍”的就是阿倍御主人的玄孙,安倍兄雄,所以一般认为,阿倍氏改氏名的时期是平安初期的延历~弘仁年间,应该说,安倍氏的改姓,从后来者的角度来看,大致分开了安倍氏作为“执政贵族”和“特殊贵族”两段历史。

四、安倍晴明和阴阳道

奈良时代,由于两家分裂和诸多原因,一百年来的执政重臣安倍氏已经渐渐失去了活力,另一方面,藤原氏这个新兴贵族蒸蒸日上的势头,以及橘氏的强势,都是安倍氏无力阻拦的。渐渐,到了平安时代初期,安倍氏已经渐渐远离政治的中心,开始沦落为中下级的贵族。

安倍晴明是阿倍御主人的八世孙,其父安倍益材是官为大膳大夫的中下级贵族,所以安倍晴明按说也应该成为中等贵族服务宫廷,不过他通过自己才阴阳道上的天赋,成为阴阳道的知名人物。阴阳道,本来是由贺茂氏代代传承的,不过从晴明开始,通过自身精湛的阴阳道能力和天皇的信任,渐渐与阴阳道的宗家贺茂氏并立,甚至之后取代了贺茂氏的阴阳道宗家的地位。

不过虽然安倍氏独霸了阴阳道,可是作为“专业贵族”,官位还是不高,并且没有达到公卿位的例子。

主要人物:

安倍 晴明:(921~1005)平安时代最有名的阴阳师。阿倍御主人的八世孙,大膳大夫安倍益材之子。从天文得业生开始,担任天文博士,衷心于阴阳道。后来在那智山封印了天狗,得到了花山天皇的器重,历任左京权大夫、播磨守,从四位下,并且将阴阳道作为家业流传。

安倍 吉平:(954~1027)晴明长子。阴阳得业生。历任阴阳博士、阴阳助、大膳大夫,从四位上。是被称为「指すの御子」的占卜能手。

安倍 吉昌:(955~1019)晴明次子。天文得业生。历任天文博士、阴阳博士、主计头、阴阳头,从四位上。

五、后世

随着平安朝的堕落与动乱,源平的时代来临了。每当在乱世,人们便既希望与某些信仰抑或封建迷信之类。天皇也不例外。鉴于朝中和民间的乱事,天皇既希望与阴阳师的力量,于是,安倍氏迎来了机会。源平之战,有阴阳师安倍泰亲,得到了天皇的重用,而后来在南北朝时期,安倍氏宗家的安倍有世,更是得到了足利义满的重视,而升到从二位的公卿位,真正奠定了安倍氏的贵族地位。而室町中期之后,安倍氏改苗字为土御门氏,成为堂上人的家族,这都是后话了。

主要人物:

安倍 泰亲:(1110~1183)晴明五代孙。正四位下阴阳头兼大膳权大夫。在《平氏物语》、《源平盛衰记》中有突出的表现。

安倍 有世:(1327~1405)晴明十四代孙。积极在朝中活动,并且亲近幕府,和足利义满关系甚佳,得到了足利义满的支持,获得了天皇的信任,从而成为从二位非参议刑部卿。阴阳家安倍氏第一个公卿,土御门氏的始祖。

贺茂氏:

贺茂氏,与之前介绍的其他氏族都有所不同,他们是神别氏族,而且后来一直出任祭司,再至于之后进行了新宗教的发掘,创立了修验道,并且在平安时代还一度控制了阴阳道,可谓是宗教的大家。

一、出身

贺茂氏的祖先是贺茂建角身命,所谓的贺茂建角身命,是日本古代的一位神祗,据传说,贺茂建角身命曾经化身为八咫鸟来引到神武天皇。他的后人,就是贺茂氏。

贺茂氏的根据地在大和国的葛城。从大物主的子孙——大田田根子开始,贺茂一族被赐予了“朝臣”的姓,从而开始以神祗官的身份出仕朝廷。高鸭神社、贺茂神社为主,在日本各地都有贺茂氏的神社。可见贺茂一族在宗教上的地位。

二、从役小角到阴阳道的宗家

役小角,恐怕是贺茂氏在日本史上第一个以宗教而闻名的人,虽然他是否真的是贺茂氏出身还值得考证,但是一般情况下认为他是贺茂氏。

役小角是修验道的开山祖师。所谓修验道,是日本的一种本土宗教,近乎与咒术。这种修验道,最终影响了阴阳道以及佛教的真言宗,可以说是将外来宗教本土化的一种强力药剂。

而至于大和国的贺茂氏什么时候进入到山城国的,《山城国风土记》和《鸭氏始祖传》记载不一,所以也不可详述,大概在奈良中晚期到平安初期,贺茂氏从大和迁到了山城。

平安迁都以来,由于宫廷内怨灵祸乱不断,所以阴阳师得到了重用。而阴阳师的宗家,就是贺茂家。阴阳师本来是没有固定组织的职业,其流传也并不严格,但是从贺茂忠行开始,把阴阳道当作家业来流传,也就形成了后来的阴阳道宗家——贺茂氏。

主要人物:

役小角:(634~706)飞鸟时代末期、奈良时代初期的咒术者。修验道的开山祖师。

贺茂 忠行:(?~960)平安中期著名阴阳师,阴阳师宗家贺茂氏的创始人。首先将阴阳三道(天文、历、阴阳)以一个人的身份传承下来,并且将阴阳道当作家学来流传。传说中曾经担任阴阳头,并且得到了醍醐天皇的无比信任。具体的记载在《今昔物语》。

三、安倍贺茂之争和阴阳道的分裂以及“两个贺茂”

直接导致阴阳道分裂的,应该是安倍晴明的出现。安倍晴明拥有阴阳道方面的某些天赋,以至于忠行惜才,倾囊相授,按照《今昔物语》的说法,就是“如瓶灌水”。

起先,阴阳道共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天文道、历道、阴阳道。这三个部分本来是三个家族代代相传的,贺茂氏本来是历道的家族,但是从忠行开始,同时掌握了三道,所以从忠行开始,贺茂家被称作为“阴阳宗家”。但是或许是因为安倍晴明过于优秀,尤其是在天文道的方面,所以忠行最后将天文道传给了晴明,并且最后让安倍氏继承了天文道宗家的地位,而自己的儿子贺茂保宪传承了历道。由此,阴阳道开始出现了安倍、贺茂对立的局面。

无独有偶,忠行的次子保胤则舍弃了家学阴阳道,转而以纪传道为家学,并且改苗字为庆滋,史称庆滋保胤。他和他的兄弟保宪,形成了两个家业不同的贺茂氏,也被称作“两个贺茂”。

主要人物:

贺茂 保宪:(917~977)忠行长子。安倍晴明的师兄、或为师傅。从父亲那里传承了历道,著有《历林》,是研究古历的无上经典。官位历任阴阳头、天文博士、历博士、主计头、谷仓院别当,最后成为从四位。

庆滋 保胤:(931~1002)忠行次子。舍弃了家传的阴阳道,向菅原文时学习纪传道,并且讲其立为家学。后来出家,法号“寂心”,崇尚净土宗。

四、【安贺两家】之争和后世的没落

阴阳道分裂没多久,就出现了争执。贺茂保宪之子——贺茂光荣在御前对于因何将天文道分裂出贺茂家的问题与安倍一族进行了辩论,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二者继续继承家业,但是这两件却开始了一直的对立。

简略说明一下后来的发展:

在平安时代,以贺茂家为上风,而到了镰仓时代,贺茂和安倍两家分别定苗字为勘解由小路家和土御门家,二家的官位相当,可以说是齐头并进。

但是到了室町时代,土御门氏得到了将军足利义满的重用,首先在官位上超过了勘解由小路家,并且最终在室町时代末期,夺过了贺茂氏仅存的历道家业,使得贺茂宗家勘解由小路家瞬间没落,最后在战国时代绝嗣,灭亡。

不过虽然勘解由小路家灭亡了,但是勘解由小路的庶流幸徳井家,还是流传了下来。不过这个幸徳井家,是安倍氏血统的,所以可以说,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了安倍氏。

纪氏:

纪氏一族,是豪族出身的贵族,他们是纪伊国造出身的地方望族。

一、诞生

纪氏一族的诞生,要从武内宿弥开始说起。武内宿弥,是《古事记》、《日本书纪》里记载的,大和朝廷最初的景行、成务、仲哀、应神、仁徳五代天皇时的肱骨大臣。据说,他是孝元天皇的曾孙,而他的母亲,则是纪伊国造的女儿。虽然武内宿弥是一个传说类的人物,但是纪氏、巨势氏、平群氏、葛城氏、苏我氏都声称是他的后人,其中,武内宿弥的五子纪角宿弥,继承了祖母影媛的家族纪伊国造,也就是纪氏的祖先。

主要人物:

武内 宿弥:(84~367)传说中辅佐景行、成务、仲哀、应神、仁徳五代天皇的能臣,据说活了300多岁,其后人成为古坟时代、飞鸟时代的贵族,包括苏我氏这样的显贵家族。

纪角 宿弥:(?~?)武内宿弥五子。古坟时代豪族。纪氏的祖先。

二、平安以前的纪氏

纪氏的兴起在古坟时代。古坟时代时,大和朝廷还拥有在朝鲜半岛上的根据地。而在这个时候,纪氏作为京畿的豪族,则以武官著称。其中,以纪小弓和纪大磐为有名。其二人皆是活跃在朝鲜半岛日本据点的豪族,并且慢慢的为纪氏一族增加声望。但是随着大和朝廷在朝鲜半岛上的最后据点陷落,纪氏一族也回到了纪伊,并且开始出仕与朝廷。后来到了飞鸟时代,纪氏一族虽然是朝廷有力的氏族,但是其地位并没有到掌握政权的地步。

而后,进入了奈良时代。从奈良时代末期开始,纪氏一族可谓开始了风光的日子。纪氏一族学习苏我氏,通过与皇室联谊来提高自己家族的地位,并且如愿的让纪像姬生下了光仁天皇。而纪氏一族也以外戚的身份,将身份升至了公卿位。不过纪氏的风光也只能是在奈良末期到平安时代初期,当平安中期藤原氏抬头后,纪氏也走向了没落。

主要人物:

纪 诃多麻吕:(?~679)飞鸟时代之人。爵位为大锦上。

纪 阿闭麻吕:(?~674)飞鸟时代贵族。爵位大紫。作为武将,拥兵进攻东国,扩大了朝廷的势力。

纪 大人:(?~683)飞鸟时代公卿。弘文天皇重臣,正三位御史大夫。纪氏第一位公卿。

纪 胜长:(754~806)平安初期武官。担任虾夷征讨的兵务,最后为从三位中纳言。

三、平安时代的纪氏

面对着平安初期时,藤原氏、橘氏的崛起,从未掌握过政权的古老贵族纪氏,显然缺乏与其抗争的能力。而在藤原氏与橘氏的斗争中,纪氏选择了旁观。而当藤原氏真正掌握了政权之后,朝廷的要职都被藤原氏一族占据,纪氏则失去了以前文武两道皆有的优势,转而以和歌、儒学为主要发展方向。并且官位也降为殿上人四、五位左右。与公卿职无缘。

主要人物:

纪 长谷雄:(845~912)字宽,纪大人的子孙。从图书头开始,历任大学头、参议、中纳言从三位,并且向天皇举荐了菅原道真。

纪 淑望:(?~919)长谷雄之子。从文章生开始,历任民部丞、刑部少辅、大学头、从五位上信浓守。为《古今和歌集》作序,是知名的歌人、儒者。

纪 淑人:(?~?)纪淑望之弟。作为武将国守,在治理海贼的问题上建树颇丰。官位从四位下河内守。

纪 贯之:(866~872)《古今和歌集》编纂者之一,假名序的编写者,有名言「和歌は、人の心を种として、万の言の叶とぞなれりける」。并且是日本随笔的创始人,著有《土佐日记》。官位为从五位上木工权头,明治37年,因为其为日本随笔的始祖,故赠从二位。

纪 友则:(845~907)纪贯之从兄弟。与贯之相同,都为《古今和歌集》的编撰者之一,但是在完成之前就病逝。是三十六歌仙之一。

四、没落后世

从平安中期之后,纪氏一族实际上就从政治上淡化了。后来也没有过纪氏成为公卿的例子,而镰仓时代的堂上家,也没有了纪氏的一席之地。平安末期,纪氏主要分成:文家、武家、神家三类。文家最后成为了堂下人,以内、外记为多,神家即神官,这支的地位是没有大动的,所以到后来,明治维新之后神家还出了这样纪俊秀的政治家。而武家则下行到地方,形成了浦上氏、安富氏、益子氏、菅谷氏、信太氏、高安氏、中村氏、堀田氏、品川氏。其中浦上氏是播磨的豪族,而中村氏、堀田氏最后都成为了织丰、江户时代的大名。

小野氏:

小野氏是一个皇别氏族,不过一般讲,他们被认为是神别氏族,而实际上,他们很有可能是豪族。

一、出身

从谱系上来看,小野氏的祖先是天足彦国押人命。据《日本书纪》和《古事记》记载,天足彦国押人命是第五代天皇孝昭天皇的皇子。他是阿那臣、壱比韦臣、大坂臣、大宅臣、小野臣、柿本臣、春日臣、粟田臣、多纪臣、羽栗臣、知多臣、牟邪臣、都怒山臣、伊势饭高君、壱师君、近淡海(近江)国造诸多氏族的始祖。

从血统上来说,天足彦国押人命是皇族的血统。但是从历史上来说,天足彦国押人命的存在多为传说,而且孝昭天皇的时候还被称为神代时期,所以许多人都认为小野氏是神别氏族。而小野氏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则是以豪族氏族的身份。

史载,近江国滋贺郡小野村(现在滋贺县大津市)是小野氏的世居地。也有的认为,山城国爱宕郡小野乡(现在京都市左京区)也是小野氏的世居地。

而小野氏登上政治舞台,是在飞鸟时代。第一位史上有名的小野氏,就是小野妹子。

二、小野妹子与短暂的兴盛

说道小野妹子,也许许多人都会认为他是个女性。而实际上,在奈良时代以前,很多男性也常用某某子来称呼的,这位小野妹子,就是一位男性。

据《日本书纪》记载,小野妹子是第二次遣隋使之正史。我国史书《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四十六•东夷•倭国》中,所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那篇奏文,就是小野妹子呈上的。

虽然那篇奏文遭到了隋炀帝的怒斥,但是最后还是让小野妹子等人平安的回到了日本。

小野妹子死后,小野氏开始得到重用。其子小野毛人,担任了太政官,并且成为刑部大卿。而他的孙子小野毛野,则成为遣新罗使,归国后成为从三位中纳言兼中务卿,实际上控制了朝廷。不过从小野毛野之子小野老开始,小野老被任命为太宰少弐,开始成为军事贵族,

主要人物:

小野 妹子:(?~?)飞鸟时代政治家。第二任遣隋使。被称作“华道之祖”。

小野 毛人:(?~677)飞鸟时代人物,小野妹子之子。出任太政官,参与政治,并且兼任刑部大卿。

小野 毛野:(?~714)飞鸟时代公卿,小野毛人之子。担任遣新罗使,后来历任参议、中务卿,最后出任从三位中纳言兼中务卿。是当时执有大权的公卿贵族。

小野 老:(?~737)奈良时代之人,小野毛野之子。从从五位下右少弁开始,最后出任从四位下太宰少弐。

三、平安时期以及后世

从小野老之后变为军事氏族的小野氏,长期担任太宰府、筑紫地区的警备任务,成为了日本在“武士”形成之前的专属军事贵族。

而最后让小野氏成为朝廷官员的,是小野岑守。小野岑守曾经担任过嵯峨天皇的侍读,因为擅长汉诗,所以得到了嵯峨天皇的赏识。后来编撰《日本后纪》、《内里式》,都有小野岑守的参与。而在小野岑守死后,他的儿子小野篁更是发奋学习,成为了参议。不过小野篁为人率直,屡次作诗讽刺朝廷,被朝廷评为“野狂”,所以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而后来,小野篁之孙小野道风,则以书法闻名,被称为“三迹”之一。而稍前的仁明天皇的更衣,小野小町,更是才女无双,其“百夜通”的逸话,也是妇孺皆知。

进入平安时代的小野氏,显然对于朝政是无力的,小野氏是古老的贵族,他们的风光之时是飞鸟时代,而在平安时代藤原、橘、菅原、源等家族兴起之后,小野氏只有军事一个方面的活力,但是随着武士阶级的兴起,小野氏也就彻底的没落了。有史以上,最后以为小野氏的公卿,是小野好古。在此之后,小野氏绝迹。

主要人物:

小野 岑守:(778~830)担任嵯峨天皇的侍读,参与了编撰《日本后纪》、《内里式》,历任陆奥守、内藏头、参议、太宰大弐。以汉诗为擅长。

小野 小町:(809~901)出羽郡司小野良真之女。六歌仙、三十六歌仙之一。日后“小町”成为了美女的代称。

小野 篁:(802~853)小野岑守之子,收到嵯峨天皇激励,奋发向学。作诗批判朝政,被流放隐岐。一年半后归京,升为从三位参议。

小野 好古:(884~968)小野篁之孙,小野道风之兄。在939年的藤原纯友之乱中,带兵在九州击退了藤原纯友军。历任右京亮、大藏少辅、参议、太宰大弐从三位。

小野 道风:(894~967)小野篁之孙,小野好古之弟。正四位下内藏头。与藤原行成、藤原佐理共称“三迹”。

本文来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知日本立场,知日本仅提供信息展示。

(19)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知日知日
上一篇 7月21日 18:07
下一篇 7月21日 18:08

猜你喜欢